影剧新地
http://data.library.sh.cn/dy/resource/magazine/nfkbuew87fbmy4sl an entity of type: Magazine
周刊,第十期起改为半月刊。16开本,第二卷起改为20开本。1949年8月16日创刊于上海。1951年1月20日出至第二卷第八期后停刊,共出19期。第一卷的编辑委员有毛羽、沈浮、吴茵、吴琛、李瑞来、金焰、陈鲤庭、郑君里、鲁思;第二卷起由毛羽任主编,编辑委员又加入金鼓、叶清江、叶联薰三人。影剧新地社编辑出版,李桢葆发行。撰稿人有沈浮、张骏祥、徐昌霖、欧阳予倩、史东山、汤晓丹、章泯、马中婴、秋水、白鸥、陈健、鲁思、欧冠云、李雪影等。
该刊为上海解放后最早出现的影剧期刊,旨在“对于当前的如火如荼的影剧活动与政治相结合的盛事有一个正确的记载”(《编者话》,第一期)。在报道方面,则“尽量在着重团体的,和运动的;避免私人的,和无聊的”《编者话》,第三期)。主要介绍老解放区的演剧精华,报道上海各个职业的以及学校的单位演剧活动,并号召文艺界团结起来,共同学习,努力工作,使理论与实践打成一片,推动起步中的影剧运动,因此夏衍的《怎样突破困难——在上海影剧演员座谈会上的报告与总结》便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刊首期之开篇。设有“短评”、“演剧通讯”、“影剧批评”、“剧艺问答”、“新片故事”等栏目。刊物剧(包括话剧、越剧、沪剧、平剧等)影并重,涉及电影部分的则以影人手稿和采访见长。影人手笔如沈浮的《归来漫写》,张骏祥的《强大的人民影剧》,孙道临的《工作要:兴奋、坚定、主动》,徐昌霖的《介绍〈电影编导简论〉》,吴永刚的《南归杂感》、《希望》、《从一本旧照片簿说起》,欧阳予倩的《略论影剧批评》,史东山的《关于新中国的文化检查制度》,汤晓丹的《〈失去的爱情〉摄竣琐谈》,徐苏灵的《开始》,瞿白音的《〈水上人家〉导演的话》等。采访则有《陈鲤庭东北归来谈》、《访苏联归来的白杨》、《访到前线去来的舒绣文》,以及访高占非自港回沪后所得之《香港影坛近况》等。由章泯执笔的“电影艺术讲话”专栏介绍有关电影的各方面知识,发文有《电影的导演》、《电影表演》、《电影的化装》、《论电影服装》等。此外,其他文章诸如《谈电影艺术的新手法》、《电影艺术的两条发展路》、《华南的粤语电影》、《袁牧之成功的道路》等也都值得一读。该刊第二卷变动颇巨,改以剧艺为主,电影为副,并将重心转移到影剧评介上,以配合当时的演出。故电影部分基本上只设“电影故事”和“电影评介”两栏,一述本事,一刊影评,介绍了《农家乐》、《太太问题》、《思想问题》、《江村游侠传》、《人民的巨掌》、《小二黑结婚》、《卫国保家》、《武训传》等新摄影片。另外,该刊还发表了不少介绍苏联电影事业和影片的文章。第一卷第六期为“祝贺新中国诞生专辑”,第一卷第七期为“苏联电影研究专号”。
该刊为上海解放后最早出现的影剧期刊,旨在“对于当前的如火如荼的影剧活动与政治相结合的盛事有一个正确的记载”(《编者话》,第一期)。在报道方面,则“尽量在着重团体的,和运动的;避免私人的,和无聊的”《编者话》,第三期)。主要介绍老解放区的演剧精华,报道上海各个职业的以及学校的单位演剧活动,并号召文艺界团结起来,共同学习,努力工作,使理论与实践打成一片,推动起步中的影剧运动,因此夏衍的《怎样突破困难——在上海影剧演员座谈会上的报告与总结》便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刊首期之开篇。设有“短评”、“演剧通讯”、“影剧批评”、“剧艺问答”、“新片故事”等栏目。刊物剧(包括话剧、越剧、沪剧、平剧等)影并重,涉及电影部分的则以影人手稿和采访见长。影人手笔如沈浮的《归来漫写》,张骏祥的《强大的人民影剧》,孙道临的《工作要:兴奋、坚定、主动》,徐昌霖的《介绍〈电影编导简论〉》,吴永刚的《南归杂感》、《希望》、《从一本旧照片簿说起》,欧阳予倩的《略论影剧批评》,史东山的《关于新中国的文化检查制度》,汤晓丹的《〈失去的爱情〉摄竣琐谈》,徐苏灵的《开始》,瞿白音的《〈水上人家〉导演的话》等。采访则有《陈鲤庭东北归来谈》、《访苏联归来的白杨》、《访到前线去来的舒绣文》,以及访高占非自港回沪后所得之《香港影坛近况》等。由章泯执笔的“电影艺术讲话”专栏介绍有关电影的各方面知识,发文有《电影的导演》、《电影表演》、《电影的化装》、《论电影服装》等。此外,其他文章诸如《谈电影艺术的新手法》、《电影艺术的两条发展路》、《华南的粤语电影》、《袁牧之成功的道路》等也都值得一读。该刊第二卷变动颇巨,改以剧艺为主,电影为副,并将重心转移到影剧评介上,以配合当时的演出。故电影部分基本上只设“电影故事”和“电影评介”两栏,一述本事,一刊影评,介绍了《农家乐》、《太太问题》、《思想问题》、《江村游侠传》、《人民的巨掌》、《小二黑结婚》、《卫国保家》、《武训传》等新摄影片。另外,该刊还发表了不少介绍苏联电影事业和影片的文章。第一卷第六期为“祝贺新中国诞生专辑”,第一卷第七期为“苏联电影研究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