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月报

http://data.library.sh.cn/dy/resource/magazine/pshtnjjasv6aq3w4 an entity of type: Magazine

月刊。16开本。1928年4月1日创刊于上海。1929年9月15日出至第十一、十二期合刊后停刊。共出12期11本。沈诰、沈延哲编辑。理事编辑周剑云、徐碧波。六合影片营业公司出版发行。撰稿人有郑正秋、欧阳予倩、洪深、周剑云、侯曜、孙瑜等。
该刊为20年代后期影响最大的电影杂志。六合影片公司是1926年由明星、上海、大中华百合、民新、华剧、友联六家公司仿照美国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发行体制建立起来的影片公司,期望以其垄断性和天一影片公司展开市场竞争,并在美国影片充斥的上海电影界求得生存与发展。《电影月报》是六家公司集众人之力合办的杂志,作为“合作的大本营的宣传机关”(郑正秋《合作的大本营》,第一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也因此形成了自己旗帜鲜明的特点。其一、信息量大。《电影月报》每期设“影戏小说”栏目,详细介绍六家电影公司新近上映影片的剧情,包括《王氏四侠》、《白云塔》、《火烧红莲寺》、《木兰从军》等。此外,其对电影讯息的报道不仅限于上海,《电影在天津》、《电影在苏州》、《电影在北平》诸文对电影在全国各地的放映情况及各地民众的观影旨趣等均作了精到的评析。也不仅限于中国,张韦涛译的《美国电影发达外史》、珠光译的《美国银幕外史》以讲故事的口吻把美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各大明星的趣闻轶事娓娓道来;黄嘉谟的《现代日本电影之一瞥》则对日本电影的现状作了简要的概述。其二、专业性强。因为汇聚了一批深谙电影的撰稿人,《电影月报》上登载的文章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有从宏观层面审视中国电影的,如周剑云的《中国影片之前途》、沈小蝶的《电影的过去与将来》、陈大悲的《中国电影之未来》;有从微观角度探讨电影创作的某个环节的,如欧阳予倩的《导演法》、洪深的《表演术》、程小青的《电影编剧谈》、沈诰的《影片的彩色问题》。该刊第八期为有声电影专号,邀请各电影从业人员对有声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的历史、前景、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展开讨论,发表文章有沈诰的《有声电影发明史》、洪深的《有声电影之前途》、周剑云的《我对于有声电影的意见》等。其三、插图丰富。每期大约有二十多页铜版插画,除电影剧照、明星照片外,还有各公司经理、导演、摄影师、化妆师的肖像照以及各公司的厂房厂址照。另设“美术世界”栏目刊载徐悲鸿、但杜宇、潘玉良等的绘画作品。
电影月报 
电影月报 
月刊 

blank nodes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