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enla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2xputl5iryf1g89e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申报 
觉悟 
红旗 
时报 
少年 
敬业 
向导 
周恩来选集 
红旗日报 
中国革命新高潮与中国共产党 
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 
伦敦通信 
共产主义与中国 
共产国际月刊 
劳动界的苦痛 
南开同学录 
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形势 
布尔塞维克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 
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要启事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 
星期评论 
益世报 
赤光 
周恩來 
周恩来 
周恩來 
周恩来 
zhouenlai 
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1924年秋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部长。同年12月,主持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团。1925年任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参与领导和指挥两次东征战役。1926年底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特别军委书记,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5月,被选为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8月,与贺龙、叶挺等领导了南昌起义。1928年7月,当选为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书记。1930年9月,与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左”倾错误。1931年底到瑞金,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同朱德指挥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对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起了决定作用。会后与毛泽东、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胜利地指挥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2月参加瓦窑堡会议,参与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12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为国共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1937年,率中共代表团与蒋介石多次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洛川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38年至1943年,长期在武汉、重庆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按“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方针进行斗争。1943年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8月,同毛泽东、王若飞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达成双十协定。1946年1月参加执行停战协定的军事三人小组。11月回延安。1947年与毛泽东等转战陕北。1948年协助毛泽东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中共中央常委、副主席等职。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繁重任务,参与制定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1976年1月8日于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幼名大鸾,字翔宇(见1927《南开同学录》。旅欧时常见署天津《益世报》。1922.2.23、24两日发表《伦敦通信》,署名周翔),笔名翔(见1923《赤光》。亦署翔宇)、羊羽子(羊羽,即翔字)、飞飞(见1914由他主编的敬业乐群会会刊《敬业》,发表有小说及诗,并辟专栏“飞飞漫笔”。又见1924《赤光》),化名伍豪(“五四”时期在天津成立和领导觉悟社时,社员为了便于活动,一律用化名。于是大家用号码抽签,所拈之号数,则各自按数取其谐音为名。周恩来抽到的是“5”号,所以就取“伍豪”作为化名,发表文章也署“五”,见于《觉悟》。署名伍豪的,见诸中共旅欧支部机关刊《少年》,有《共产主义与中国》等。后又见《向导》、《红旗》等刊,并在党内较长时期使用),笔名五(情见上)、孤竹野人、非非(见1920《星期评论》,通信《劳动界的苦痛》。备考)、恩来(见《布尔塞维克》2∶3,题《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形势》)、陈广(见1930年7月15日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月刊》〔汉文版〕1∶7,题《中国革命新高潮与中国共产党》),西名乔·耐特(音译。早年在法国用),化名冠生(1928年,彭湃等被捕后,在狱中致党中央信曾称:“冠生暨家中老少。……”1930年彭湃等遇难周年之际,他以冠生笔名于《红旗日报》发表了纪念文章《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按:四人是彭湃、杨殷、颜昌颐和邢士珍)、冠(冠生的简署)、李先生(南昌起义后在香港养病时称)、周少山(大革命失败后所用化名之一。1931年11月下旬,叛徒顾顺章伙同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上海的《时报》、《申报》各报,阴谋诬陷周恩来,登出了所谓《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一则。事后党中央通过关系找了法国律师巴和,于1932年3月4日在《申报》上,刊登了《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要启事》,从而揭穿了敌人伪造“启事”的阴谋)、洛思(与张闻天合署致李允生〔冯雪峰〕信。参见冯雪峰条)、大美、维思、赵来、林庚汉(刘晓曾借用。参见刘晓条目)、胡必成(1947年转战陕北时用),别称铁人(1927年“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在上海进行大屠杀,幸未遭难。之后到南昌发动“八一”起义,其时人都尊称他为“铁人”)、周胡子(长征前后期间,曾在艰苦的环境下蓄起长须,故有此尊称。抗日时期,郭沫若等时以“胡公”称呼)、濂溪先生(抗战时期在重庆,于右任等人谈论到周恩来时,常隐称他为濂溪先生。1961年,屈武曾在西安为于夫人做八十大寿的盛况,辗转函告在台湾的于右任,信中提及周总理的关怀时,就用了这一隐称)。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参加“五四”运动,并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为中国共产党员,任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5月,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军委书记。国共全面分裂后,同朱德、贺龙、叶挺一起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10月参加领导中央红军长征。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会主席、中共第八届至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要著作编有《周恩来选集》、《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等。夫人邓颖超。1996年在天津建俩人的纪念馆。1998年2月,南京建成“周恩来图书馆”。父亲周劭纲,胞弟恩寿。(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等。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成为天津学生界领导人,并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25年2月、10月,两次参加领导讨伐陈炯明的战争。1926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5月,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军委书记。7月,任改组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全面分裂后,同贺龙、叶挺、朱德等一起于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后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在这一时期内,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领导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在中国出现。抗日战争时期,代表中共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1月返回延安,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建国后,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历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二、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共第八至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和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长期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和毛泽东等人一起为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巨大的组织工作。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了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主张经济建设必须积极稳妥,综合平衡。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在国际事务活动中,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灵活的方针和政策。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方针,使会议通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维持党和国家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尽可能地挽救被他们严重破坏了的国民经济。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入《周恩来选集》、《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原籍浙江绍兴。 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来源:“国图规范档:000154370”)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家谱系统 
电影知识库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1898 
翔宇 
1976.1.8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