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z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6ahmhxut0w3ehg7a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huangzi
黃自
黄自
黄自从小受母亲的熏陶,对音乐产生兴趣。1911年入上海初级小学,翌年转学至浦东中学附小。1916年入清华学校,更多机会接触西洋音乐,1923年,在清华举行的校外音乐会上表演钢琴独奏,同时对中国民族音乐也表现出浓厚兴趣。1924年,赴美留学,插班至俄亥俄州的欧伯林学院三年级,主修心理学,兼修音乐。1926年毕业后留校,转修理论作曲和钢琴。1928年9月年转学到康奈狄卡州的新港城(New Haben)耶鲁大学音乐院,专攻作曲和配器,并创作了他的第一批练笔之作:独唱三首,合唱和弦乐四重奏各一首,以及复调音乐作品十首。1929年6月,黄自完成了他的毕业作品管弦乐曲《怀旧》,是我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最早在国外演出的一部交响乐作品(贺绿汀:《<黄自遗作集>序》,《音乐艺术》1985年第2期)。1930年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演奏《<怀旧>序曲》,是这支闻名远东的乐队第一次演奏中国作曲家作品。黄自还当选上海工部局乐队委员会委员,成为第一个参与于乐队运营管理的中国人。1929年8月黄自由美返沪,初受聘于沪江大学音乐系,同时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兼课。1930年正式受聘于音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组专任教员兼教务主任。成为我国第一位“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生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黄自遗作集>序》,《音乐艺术》1985年第2期)。贺绿汀等一批著名音乐家都出自黄自门下。除承担教学和行政工作外,黄自还编写《和声学》、《西洋音乐史》等教材。工作之余,黄自积极从事创作、理论研究以及其他方面音乐活动。在音乐创作方面,据现存手稿,他的作品总数为106种,除16种为留美期间之作外,其余均作与回国后7年多时间内。如我国第一部以抗日救亡主题的合唱歌曲《抗敌歌》(1931年);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1932年)、我国第一首电影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1935年)。在理论著述方面,他撰写了26篇文章(现存23篇),6部有关中外音乐史及和声学的书稿(全部完成的为二部)。除对专业音乐教育和创作著述的倾力贡献外,黄自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同样表现出极大热忱。他曾受聘参加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审工作,编成《中学音乐教材初集》。与多人合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6册,其中由他创作的歌曲占1/3强,1933-1936年此书续印11版之多,成为抗战前后风行一时的畅销教科书。此外,他还倡议举办全上海中小学生唱歌比赛,担任“全沪公开口琴锦标赛”评委。此外,重视音乐普及工作是黄自社会活动方面的一大特色,他撰写音乐普及文章,音乐欣赏系列广播稿,多次组织音专师生的校外音乐会,广播音乐会,担任《新夜报?音乐专刊》主编。在“九?一八”事变期间,黄自曾亲自带领音专学生去浦东、杭州一带宣传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募捐。“七?七事变”后,与音专师生发起成立“中国作曲者协会”。不久,黄自因伤寒症转肠出血,不幸于1938年5月9日病逝于上海红十字医院。新中国成立后黄自的作品已出版的有:《黄自歌曲选集》(198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怀旧曲:管弦乐总谱》(1958年上海音乐出版社),《长恨歌》(1957年音乐出版社),《黄自独唱歌曲选》(195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黄自遗作集》(八册,1985年起由安徽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等。(来源:《历史文化事件知识库》)
历史文化事件知识库
19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