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zuo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a5rv3cwxkylqsfh5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A000020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作协秘书处 
原野 
家 
日出 
王昭君 
艳阳天 
雷雨 
北京人 
桥 
大公报 
国闻周报 
罗密欧与朱丽叶 
全民总动员 
蜕变 
一个独身者的零零碎碎 
文学季刊 
房东太太 
明朗的天 
曹禹戏剧集 
曹禹论创作 
曹禹选集 
曹禺选集 
正在想 
胆剑篇 
迎春集 
镀金 
曹禺 
曹禺 
caoyu 
caozuo 
剧作家 
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禹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禹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湖北潜江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署见1931《国闻周报》,冠姓),笔名曹禺(见1927、1928上刊,译莫泊桑《房东太太》、《一个独身者的零零碎碎》。后以行),室名风雨楼(抗战时期在江安的寓所)。著名剧作家。读南开高中时,加入南开新剧社,参加演出。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在《文学季刊》发表多幕话剧《雷雨》后,震动戏剧界。大学毕业后,升入清华研究院为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1935年写成《日出》。1936年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后去南京国立戏剧专校。同年又成《原野》。抗日开始后,随剧团巡回公演。任中华全国戏剧家抗敌协会理事。1940年创作《北京人》。1946年曾赴美国讲学。1949年到山东解放区。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常委等职。著见例外,又有《蜕变》、《曹禺选集》及译《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夫人方瑞,1974年去世。1979年12月续弦夫人李玉茹。(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秘书处书记。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生于天津。著有剧作《雷雨》、《日出》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044228”) 
曹禺生。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1922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了南开新剧团的演剧活动,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1929年又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研究院专门研究戏剧。1934年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处女作《雷雨》,1935年在天津写成《日出》,1936发表《原野》并应聘到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雷雨》的发表已经震惊剧坛,再加上《日出》与《原野》的相继问世,共同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抗战爆发后,他随国立剧专巡回演出,后西迁重庆,与宋之的合作创作了话剧《黑字二十八》。1939年随国立剧专南迁川南安县,创作了《蜕变》。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改编了《正在想》。1942年把巴金小说《家》改编为同名话剧,并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1948年出版电影文学剧本《艳阳天》。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剧协常委、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54年发表《晴朗的天》,1961年与梅阡、于是之合写历史剧《胆剑篇》;1978年完成《王昭君》。1996年12月13日逝世。(来源:《上海年华》)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电影知识库 
1910.9 
小石 
1996.12 
男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