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shaoq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ckmf9uev7mw5umkl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出路
中国土地法大纲
论党
论党内斗争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作家
长城
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一—关门主义冒险主义
中共党史暨文献选粹
俱乐部组织概要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刘少奇选集
布尔塞维克
我观这次文艺论战
民族解放和人民阵线
火线
生活日报
自由评论
论共产党的修养
刘少奇
劉少奇
刘少奇
劉少奇
liushaoqi
湖南宁乡人。原名刘渭璜,曾用名胡服、赵之启、陶尚行等。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后,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不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参加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在河北、上海、东北等地从事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冬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历任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中央代表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正确执行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抗日战争初期,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38年底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开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1939年和1941年先后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论党内斗争》的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1943年回到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同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7年春,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和朱德一起负责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在河北平山县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在1959年和1965年的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四中全会和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主要著作收入《刘少奇选集》。(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湖南宁乡人。派名绍选、绍基、绍箕、渭璜(有作渭黄)、卫黄、士其(有作士奇、九熊。冒名刘少基(借胞兄刘云庭之友名报考军校)。从事职工运动起改用今名,并以少奇笔名与(李)求实合编有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俱乐部组织概要》,后又见署《布尔塞维克》),雅号刘九书柜(早年酷爱读书,又排第九,故家人赠此雅号),以后有化名或笔名刘光明、刘作黄、刘祥、刘丰、刘能、仲箎、邵琪、邵琦、周先生、尚陶、赵启、三敬、谢康(康生亦化名谢康)、虎服(伏)、吕文、刘之启、华云、开风、凯风、凯丰(何克全亦名凯丰)、能实、能、实(陈独秀亦署)、胡展(?)、刘仁(据司马璐《中共党史暨文献选粹》)、CT、CJ。又化名胡服(这是在三十年代中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使用较久的化名)、Hwu Fao(胡服的拼音。1941年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江淮银行发行的一元票值纸币,印有这一拼音签名)、陶尚行(亦作笔名,见于三十年代《自由评论》、《长城》等刊),笔名肇启(见于1928年天津的党内油印刊物《出路》。该刊共印四期,天津博物馆藏有第二期复印本),化名赵之启(1929年夏,由河北调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时见用),或称赵子琪,赵子棋,又作之启(当时省委文件中都以此相称),又化名潭少连(此系陈潭秋、刘少奇、韩连会三人共用的代号。外号小诸葛。1928年冬,中共中央在撤销北方局,组织顺直省委〔即北方局〕此段时间内,由他们三人以此名义代行北方局工作〔韩连会后叛变〕。一说潭少连原为陈潭秋的化名)、阿刘(1930年春末,从哈尔滨到上海从事工运工作,住杨树浦,和工人们一起做工,工人们只知他姓刘,所以就叫他阿刘)、老戴,或称戴先生(1936年4月去天津北方局时用)、刘校长(1946年使用),笔名莫文华(1936年,“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论战时,在《作家》2:1,发表《我观这次文艺论战》,给予总结性论述。又于同年6月7日,在《生活日报》发表《民族解放和人民阵线》)、K.V(在北方局时,曾撰《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一—关门主义冒险主义》,载于1936年4月10日北方局的秘密油印刊物《火线》)。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参加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32年冬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后任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央中原局书记。1941年任新四军政委、中央华中局书记。1943年在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即被迫害以致重病。1969年10月17日,将他强行由京押往开封,给取代号“11号”。至11月12日被迫害致死后,骨灰寄存证和骨灰盒上分别写上“刘巳黑”、“刘卫皇”(一说为刘卫黄)。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决议,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论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后出版有《刘少奇选集》。夫人王光美(刘少奇先后有周氏、何葆贞、谢飞、王前、王健及王光美的六次婚姻。前妻王前,生女名刘涛,子允真、刘原)。1993年在他逝世之处安置有半身铜像,并筹建陈列馆。(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原名刘卫黄,曾用名胡服。湖南宁乡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进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春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不久去安源与李立三等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任工人俱乐部主任。1925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同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7年5月,被选为中共五届中央委员。1928年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同年7月任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主席。1929年先后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夏被选为赤色职工国际执行局委员。1931年1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底到瑞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委员长,领导职工支援红军反围剿作战。1934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央政府主席团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1936年春任中共中央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抗日战争初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参与领导创建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1940年11月任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政委。1941年任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同志一起,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大江南北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3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完整地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在七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任代理中共中央主席。1947年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与朱德一起赴华北,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69年11月12日于开封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给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政治家、革命家。本名绍选,字渭璜,化名胡服、陶尚行等。生于湖南宁乡。主要著作有《论共产党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081219”)
国图规范档
家谱系统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1898
渭璜
196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