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az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eaw3o5seprypy4tl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A000096 
民國 
女界钟 
新华日报 
沁园春·雪 
越社丛刊 
文学创作 
文集 
杂志 
太白 
大风 
天铎 
春声 
今屈原 
民声 
太平洋 
东方朔 
南社丛刻 
天铎报 
民报 
苏报 
南明史纲 
南社纪略 
小说月报 
柳亚子诗词选 
民权素 
词集 
乘桴集 
柳亚子文集 
民约论 
磨剑室文集 
磨剑室诗词集 
二十世纪大舞台 
苏曼殊研究 
克复学报 
国粹学报 
复报 
大共和报 
中国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玉 
中国灭亡小史 
中美周刊 
乐国吟后序 
大风旬刊 
女子世界 
近代名人文选 
女报 
子美集 
宇宙风乙刊 
剧声报 
小说时报 
南社丛选·诗集 
怀旧集 
太一遗书 
孙烈士竹丹遗事 
文学月报 
新中华报出版寄楚伧 
新黎里报 
更生斋随笔 
柳亚子诗词集 
榕斋读书记 
母大虫 
民心 
民谊 
江左十年目睹记 
清秘史 
磨剑室随笔 
礼蓉招桂盦缀语 
羿楼文集·日札·年谱 
致郭沫若的信——瞿秋白的一封遗书 
磨剑室诗词 
礼拜六 
神州丛报 
笔谈 
钮凤生诗叙 
阿Q歪传 
警报 
驳革命驳议 
醒狮 
磨剑室诗集 
青航集 
柳亚子 
柳亞子 
柳亚子 
柳亞子 
liuyazi 
弃疾  亚卢  亚子  亚庐 
诗人  学者 
近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亚卢,亚子,江苏吴江人.16岁中秀才,此后加入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中国同盟会,光复会,与陈巢南,高天梅等组织南社(数任社长],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复报》等刊.辛亥革命后又办《警报》,任《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其后,主要从事南社领导工作,1923年组织新南社.次年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1927年后主要从事反对蒋介石的民主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曾任上海通志馆馆长等职.抗日时期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胜利后与李济深等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逝世于北京.出版有《乘桴集》,《怀旧集》,《南社纪略》,《柳亚子诗词选》,《磨剑室诗词》等。 
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字弃疾。江苏吴江人。1906年入同盟会。1909年创办南社。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府秘书,《天铎》等报主笔。1924年以同盟会资格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1926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大革命失败后,曾被蒋介石通缉,流亡日本。1928年回国,历任江苏博物馆编纂、上海通志馆馆长。抗日战争期间,与宋庆龄等从事抗日民主运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曾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参与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抗战胜利后,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1948年初在香港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委员。1958年6月21日病逝于北京。著述有《柳亚子诗词选》、《南社纪略》等。(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江苏吴江人。乳名慰宝,幼名禅儿,后名慰高(通作原名。含慰高祖意),字景山(1941.1.25《新华日报》有景山杂文,供考),后自改字安如(署见1904《女子世界》),改名人权(因读《民约论》,接受卢梭“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思想而改,并以此名加入同盟会),号亚庐,亦作亚卢(隐喻“亚洲卢梭”之意。两者撰文常署,见于《二十世纪大舞台》、《醒狮》、《复报》、《国粹学报》、《女子世界》、《民心》、《民谊》、《民权素》等刊),又称亚子(当年高天梅曾对他说,卢字可作大字解释,亚卢岂不成为亚大,不如叫亚子为佳,子是男子之美称。于是朋辈皆呼为亚子。此后就作为正式名字。抗战后期,凡撰文作诗,都署此名。署见《小说月报》、《文学月报》。有《子美集》),自号弃疾(因仰慕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而号。署见《复报》),又署弃疾子(为陈去病《清秘史》撰序署名。当年陈巢南因慕汉霍去病而改名,柳亚子则以弃疾自号,由此而来)、柳弃疾(署见1916《春声》,次年编《孙烈士竹丹遗事》)、柳弃疾安如(见1912《越社丛刊》,题《新中华报出版寄楚伧》),又取另稼轩(辛弃疾号稼轩。署见《民报》),又取笔名青兕(青兕,古书中指雌犀牛。原为辛稼轩绰号。1911年冬,在《天铎报》发表评论,反对袁世凯,以及与主张议和的《大共和报》等进行笔战。时任该报编辑),又称前身青兕(传说当年辛稼轩抗金时,逮住一叛徒,叛徒为了活命,以讨好辛,胡诌说他前身是一青色野牛,本领非凡。辛不听这一套,依旧将那叛徒斩了,从此青兕就成为辛的代号。柳亚子袭取青兕为笔名后,女书画家顾瑶青就镌以“前身青兕”小印一方赠与亚子)。别署、笔名中国少年之少年(1903年与章太炎、邹容交游时,章曾为其题扇,邹容为书“中国少年之少年”,因自号。时梁启超自署少年中国之少年,亚子自号以示与梁相对立。后为金天翮《女界钟》撰序,以及于《复报》撰《中国灭亡小史》署名)、侠少年(于《醒狮》发表游侠小说《母大虫》等署名。按:当年革命党人中一部分人,一度想以“侠客”的暗杀手段来对付清廷,时虽不长,但却风靡一时。于是取“侠”字自号者颇不乏,亚子当也受此影响,故取此笔名发表游侠小说)、虚无(见1909《民声》)、愤民(见《女报》、《克复学报》)、汉种之中一汉种(与章太炎、邹容、蔡寅合撰《驳革命驳议》共署,刊于《苏报》)、松陵女子潘小璜(见1904《女子世界》,发表《中国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玉》等。松陵,即吴江松陵镇,借为吴江)、慧侬、慧侬女士(存疑,见1915《礼拜六》)、秣陵悲秋客、分湖旧隐(著《钮凤生诗叙》署,见载《近代名人文选》)、酒社长、丽君侍史、灵芬别馆旧主、磨剑室主、李(列)宁私淑弟子(《乐国吟后序》文中自署)、唐隐芝(1926年12月遭到军阀孙传芳通缉,用此化名隐居。1927年又遭国民党当局缉捕,以此化名偕柳无非等走避日本)、唐引之(化名之一)、活埋庵主人(抗战初期居上海自号)、南史(抗战时期于《中美周刊》、《宇宙风乙刊》撰南明史等用。1913年《神州丛报》也有署名南史文章,录此备考)、南父(见于《太白》半月刊,冯文炳也署,备考)、南明遗民、化龙隐士、春蚕(见于抗战期间《大风旬刊》等。又,1917《小说时报》亦有,备考)、春蚕居士(见《大风》出版周年纪念祝诗)、柳春蚕(上刊刊题“柳春蚕先生弃疾题诗”)、鲁速(1944年著小说《阿Q歪传》署名,载桂林《剧声报》)、尚左生(抗日时期香港陷敌后,曾用此化名辗转至桂林。此名尚待考查)、柯士汀斯基、Y.T(见于早年《新黎里报》,后见《杂志》6:3,《致郭沫若的信——瞿秋白的一封遗书》附记)、革命军的马前卒(早年自称)、及时雨宋江(当年在南社时,愿自居为“诗坛草寇”之首而称。其他人多有水浒英雄外号,如郑佩宜为玉麒麟,陈陶遗为智多星,朱少屏为入云龙,叶楚伧为大刀关胜等)、南社巨子(人称)、小弟(早年与章太炎、邹容交游时被称)、今屈原(因其一生写诗词数千首,故获此荣誉。郭沫若曾撰《今屈原》,载1945.10.25《新华日报》)、柳七(人称亚子为柳七,往往误为排行,实则他居长)、夏寓(和高旭设立同盟会机关于上海八仙桥时用)。室名磨剑室(有《磨剑室随笔》,载1921《东方朔》杂志。另有文集,未出版)、更生斋(有《更生斋随笔》,见《怀旧集》)、灵芬别馆、笑隐楼、乐天庐(在日本时名)、乐天府、鸥梦圆簃、礼蓉招桂(之)盦(由日本回国后所署。有《礼蓉招桂盦缀语》)、拜孙悼李楼(意为拜孙中山,悼念李〔列〕宁)、活埋庵(抗战初期在上海居所名)、活埋之阉、羿楼(由上海去香港,居九龙寓名。于茅盾主编的《笔谈》撰写札记、随笔用。有《羿楼文集·日札·年谱》。按:羿楼乃取后羿射日典,含意深远)、榕斋(有《榕斋读书记》,载1942《文学创作》)、上天下地之庐(解放后毛泽东题其所居。源出以往曾和毛泽东《沁园春·雪》词,中有“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句)。印章有亲炙中山、私淑列宁、南社主盟、佩宜夫婿、前身青兕(情况见前)。影射名杨无忌(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16岁中秀才。此后,加入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中国同盟会、光复会,与陈巢南、高天梅等组织南社(数任社长),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复报》等刊。辛亥革命后又办《警报》,任《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并为孙中山委为总统府秘书(在任仅三天,因病辞去)。其后,主要从事南社领导工作,编辑出版《南社丛刻》。1923年组织新南社。次年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历任监察委员等职。1927年以后,主要从事反对蒋介石的民主革命活动及抗日救亡运动。曾任上海通志馆馆长等职。抗日时期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胜利后与李济深等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以及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逝世于北京。著有《乘桴集》、《怀旧集》、《南社纪略》、《柳亚子诗词集》等,辑有《南社丛选·诗集》、《太一遗书》等。父念曾。子无忌,女无非、无垢。(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柳亚子曾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来源:《上图古籍数据库》) 
江苏吴江人。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清末秀才。1903年在家乡加入中国教育会,随后到上海爱国学社读书。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办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任社长。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上海通志馆馆长、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返国。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1年5月因谴责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近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亚卢、亚子,改名人权,又改名弃疾,名号归一,笔名青兕、唐隐之等。江苏吴江(今吴县)人。著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南社纪略》、《南明史纲》、《苏曼殊研究》等,汇编为《柳亚子文集》。(来源:“国图规范档:000086297”) 
初名慰高,后更名弃疾,字安如、亚庐、亚子。江苏吴江人。同盟会会员。1905年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任清末秀才,上海爱国学社成员,南社创办人、社长,中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撰稿人,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长,民革中央常委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委,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著名诗人、戏剧活动家。《二十世纪大舞合发刊词》是柳亚子从事革命戏剧活动的代表作,也是戏剧革命的宣言书。在这篇檄文中,柳亚子提出戏曲革命的目标是“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呼吁作家编写推翻清王朝的“壮剧、快剧”,他代表了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戏剧革命方面“鼓吹风潮之大方针”,在当时的戏剧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在他的影响下,一时不少戏剧家加入南社,如戏曲作家吴梅、叶楚伧、陈蝶仙、戏剧家欧阳予倩、李叔同弘一法师,戏曲演员冯春航、陆子美等他她们以演革命戏剧为己任,为民族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诗文集《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编纂诗文集《青航集》、《子美集》等。(来源:《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上图古籍数据库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1887 
安如  景山  亚卢  亚子 
1958.6.21 
男 

blank nodes

zhumingshiren 
著名詩人 
著名诗人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xijuhuodongjia 
戏剧活动家 
戲劇活動家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