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en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jualel1frwj1hybg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清 
国民政府 
同盟会 
国会 
国民党中央 
公开反对联俄 
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 
国民政府立法院 
广州大本营建设部 
海外部 
联共 
“无为而治”的国府元首林森传 
林公子超遗集 
碧血黄花集 
林森 
林森 
林森 
林森 
linsen 
涤庵  天波  药樵  长仁  青芝老人  深山野人 
福建侯官(今闽侯)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在九江海关任职,曾策动九江新军宣布独立。武昌起义后,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次年当选为护法国会参议院议长。1922年任福建省省长。次年任大本营建设部长兼河治督办。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1月与邹鲁、谢持等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公开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任会议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长。次年3月,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1928年任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副院长。1929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任立法院院长、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同年12月,在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5月在重庆因车祸受伤,同年8月死去。(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福建闽侯人。字子超,号长仁,又号天波,晚年别署青芝老人。1902考入上海江海关。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曾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国会非常会议副议长、福建省省长、广州大本营建设部长兼治河督办。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海外部部长。1925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孙中山逝世后,与邹鲁等在北京西山开会、公开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1928年后,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23年起任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8月1日死于重庆。(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字子超(1966年台北印有《林公子超遗集》),号长仁,又号天波、涤庵、药樵、深山野人,晚号青芝老人,室名芙庐精舍(当年在庐山寓名)、鹿野轩(在黄龙寺附近寓名)。中华民国政府主席。1877年入美国教会学校肄业。1881年入鹤岭英华书院。1884年毕业后,赴台北电报局任职,后任台南法院嘉义支部通译。1902年考入上海江海关。曾组织福建学生会,任主席。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调任九江关职员,与吴铁城等成立浔阳书报社,创办商团,举办军事训练班武昌起义后,策动九江新军起义,成立九江军政府,任民政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选为临时参议院院长。临时政府北迁后,辞职回乡,创立国民党福建支部。1913年当选参议院全院委员长。袁世凯解散国会,取缔国民党后,东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赴美洲主持党务。1916年袁死后回国,先后任广州护法政府外交部长、参议院议长,并以议长名义,向海外国民党各总支部募捐,修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22年被孙中山任命为福建省省长。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不久加入西山会议派,被选为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长。以后追随蒋介石,历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副院长、中央监察委员、立法院院长。1932年被推选为国民政府主席,抗战中坚持团结抗日。直至去世。著有《碧血黄花集》三卷(1919刊)。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无为而治”的国府元首林森传》,载其逝世后,中国共产党称他是“领导抗战,功在国家”、“继国父后我国最大的损失”;国民党则称其为“千秋模范”、“一代完人”。(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上图古籍数据库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家谱系统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1867 
子超 
1943.8.1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