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zhide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k3et2jvu02hht3hd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 
《解放军文艺》 
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 
凯歌 
八百壮士 
打击侵略者 
春寒 
武则天 
民族万岁 
祖国在召唤 
西北电影 
黄浦江边 
剧本 
微尘 
故乡 
自卫队 
出征 
戏剧春秋 
雾重庆 
保卫卢沟桥 
宋之的剧作选集 
罪证 
解放军文艺 
保卫和平 
全民总动员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国家至上 
保卫芦沟桥 
戏剧新闻 
宋之的剧作选 
民报·影谭 
烙痕 
现实文学 
群猴 
谁的罪 
旗舰出云号 
空舍清野 
皇帝与妓女 
1936年春在太原 
从仇恨里生长出来的 
善忘的人 
小风波 
旧关之战 
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 
赐儿集 
长子风景线 
难忘的三年 
宋之的 
宋之的 
songzhide 
河北清苑人。原名汝昭。九一八事变时,在北平大学法学院读书。1932年参加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主编《戏剧新闻》。1933年到上海,参与组织新地剧社。1935年到太原西北剧社和西北电影公司工作,开始从事话剧和电影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同马彦祥组织上海救亡演剧第一队,赴内地演出。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大学教授、哈尔滨东北文协工作队队长、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研究室主任等职。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处长兼《解放军文艺》总编。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委员、中国剧协常委。代表剧作有《武则天》、《雾重庆》、《保卫和平》等。出版有《宋之的剧作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河北丰南人(一作河北清苑人)。原名汝昭,笔名一舟、宋一舟(见1934《民报·影谭》)、洛夫、怀昭(均同前)、艾淦(见1936《现实文学》)、。著名剧作家。1931年入北平大学法学系。次年参加剧联,组织苞莉芭(俄语斗争之意)剧社,主编《戏剧新闻》。1933年被迫到上海,成立新地剧社。此后曾两次被捕。1935年到太原西北剧社和西北电影公司工作。抗战后在上海组织救亡演剧第一队,赴内地开展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到重庆组织重庆业余剧人协会。皖南事变后在香港组织旅港剧人协会。后回重庆,组织艺术剧社。解放战争时,曾任山东大学教授、东北文协工作队队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解放军,随四野入关,任四野南下工作团研究室主任。194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委员、中国剧协常委。后任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处长兼《解放军文艺》总编辑、《剧本》编委。病逝。著有《武则天》、《烙痕》、《民族万岁》、《自卫队》、《国家至上》(合作)、《凯歌》、《保卫和平》等。夫人王光珍,即王苹。(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原名宋汝昭。河北丰润人。现代剧作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接受革命的影响,开始投身于进步戏剧事业。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前曾两次入狱。第二次出狱后到太原,创作了剧本《谁的罪》和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文化救亡运动,先后参加《保卫芦沟桥》、《八百壮士》等剧本的创作,还写了《全民总动员》、《雾重庆》、《国家至上》、《春寒》等著名剧本。1946年进入解放区,创作了《故乡》、《群猴》等优秀剧本。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军部队继续从事文艺创作,撰写了《保卫和平》等剧本。(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本名宋汝昭,笔名一舟、艾淦。生于河北丰润。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长、《解放军文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著有剧作《罪证》、《宋之的剧作选集》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104368”) 
原名汝昭。河北丰润人。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历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出版部长,《戏剧新闻》主编,呵莽剧社、苞莉芭剧社演员,西北剧社、西北电影公司编辑,抗日救亡演剧队第一队副队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和重庆业余剧人协会负责人,旅港剧人协会、中国剧艺社、上海剧艺社成员,山东大学文艺系教授,《生活报》社长,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研究室主任、武汉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解放军代表团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长、《解放军文艺》主编,《剧本》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第一次全国文代会部队代表团副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曾两次赴朝鲜采访。著名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宋之的在话剧、歌剧、京剧、小说、报告文学等方面多有建树,他的创作生涯,同中国民主革命和解放事业紧密相连,猛烈抨击旧社会,愤怒揭露侵略者,为民族解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而呐喊,是创作的主要内容。敏锐的观察社会生活,深入开掘主题,细腻描绘形象以及饱满的激情,形成了宋之的的艺术风格。1935年发表处女作三幕话剧《罪犯》又名《谁的罪》。著有独幕话剧剧本《黄浦江边》、《善忘的人》、《出征》、《微尘》、《烙痕》、《小风波》、《旧关之战》、《空舍清野》、《凯歌》,多幕话剧剧本《旗舰出云号》、《民族万岁》合作、《自卫队》、《国家至上》合作、《祖国在召唤》、《戏剧春秋》合作,话剧剧本《雾重庆》、《春寒》、《群猴》、《保卫卢沟桥》合作、《打击侵略者》合作、《保卫和平》,历史剧《武则天》、《皇帝与妓女》等均已公演或发表,编辑杂志《西北电影》,小说集《赐儿集》,报告文学《1936年春在太原》、《从仇恨里生长出来的》、《长子风景线》、《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难忘的三年》。改编越剧《西厢记》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演剧本奖,《保卫和平》获1956年全国第一届话剧汇演剧本奖、演出奖等。(来源:《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电影知识库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1914 
1956 

blank nodes

zhumingjuzuojia 
著名剧作家 
著名劇作家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xijuhuodongjia 
戏剧活动家 
戲劇活動家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