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han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nzz3qlmjh3rgpvab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A000227 
义勇军进行曲 
毕业歌 
三个摩登女性 
丽人行 
关汉卿 
夜半歌声 
岳飞 
新儿女英雄传 
新桃花扇 
梅娘曲 
武则天 
武松 
琵琶行 
白蛇传 
西厢记 
青年进行曲 
卢沟桥 
大晚报 
戏剧春秋 
文学概论 
文成公主 
文艺论集 
罗密欧与朱丽叶 
名优之死 
影事追怀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乱钟 
南国周刊 
南国月刊 
哈孟雷特 
回春之曲 
少年中国 
情探 
抗战戏剧 
抗战日报 
文学论集 
新会缘桥 
新闻报·艺月 
日落西山 
时报·余兴 
旅伴 
杀宫 
江汉渔歌 
田汉文集 
田汉剧作选 
田汉戏剧集 
田汉散文集 
田汉选集 
社会月刊 
谢瑶环 
罗密欧与朱莉叶 
钱亦石先生传略 
茫茫的西伯利亚 
金钵记 
鲁迅日记 
获虎之夜 
夫人城 
金鳞记 
告别南洋 
珊瑚引 
双忠记 
土桥之战 
新雁门关 
渔父报国 
田汉 
田漢 
tianhan 
戏剧家,作家,电影剧作家 
戏剧家,作家,电影剧作家.湖南长沙人.辛亥革命时曾参加学生军.就读于长沙师范期间,曾作过《新桃花扇》等小剧本.毕业后留学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师范.期间曾经回沪,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至192年期间毕业回国,任职于上海中华书局.曾发起并参加创造社(后退出).之后,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接办上海艺术大学等.先后主编《南国周刊》,《南国月刊》等杂志.1930年发起并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组织,加入左联,随后组织剧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被捕,不久由徐悲鸿等人保释出狱.抗战爆发后,参加组织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后往武汉参加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担任文协理事.1940年和欧阳予倩在桂林合编《戏剧春秋》.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曾主编《新闻报·艺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剧改革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剧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屈死于狱中.1979年获得平反昭雪.著有《影事追怀录》,《田汉选集》,《田汉散文集》,《田汉戏剧集》,《田汉剧作选》,《文学概论》,《文艺论集》,译有《罗密欧与朱莉叶》,《哈孟雷特》以及电影剧本《三个摩登女性》,《丽人行》等,并写有大量歌词,如《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谱曲),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戏剧家、剧作家。1917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和自由大同盟、民权保障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34年与聂耳共同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对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斗志起了很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后,编导了《回春之曲》和《卢沟桥》等话剧。1938年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组织抗演剧队和抗敌宣传队。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从事民主运动。1948年进入华北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戏剧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创作有《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剧本。文化大革命初期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被捕入狱。1968年12月10日冤死在狱中。1979年3月1日中共中央为他公开平反,恢复名誉。(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湖南长沙人。字寿昌,笔名陈瑜。早年赴日本留学。曾一度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后与欧阳予倩等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左翼剧联中共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委员,领导左翼戏剧和电影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八处处长,组织抗日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到解放区。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8年12月10日逝世。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其中经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建国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主要著作编为《田汉剧作选》、《田汉文集》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湖南长沙人。乳名和儿,字寿昌(早年著文署用),一作田汗(见《鲁迅日记》),笔名汉(见《少年中国》及《南国周刊》。后见1938.2.2《抗战日报》,作《钱亦石先生传略》)、汉儿(见早年《时报·余兴》,作《新桃花扇》)、汉仙(见于三十年代刊物)、伯鸿(同前)、张堃(同汉仙)、陈瑜(见《少年中国》、《南国周刊》等。1933年任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用名)、明高(见《南国周刊》)、罗芳洲(同汉仙)、绍伯(见三十年代中期《社会月刊》、《大晚报》等)、叔常(同汉仙)、春夫(同前)、铁瑞章(同汉仙)、敝人(同前)、瑜、漱人(同陈瑜)、陈哲生(一作1935年被捕时化名),化名陈俞(1931年冬,避居上海虹口附近农村时用名。时吴似鸿也避居该处养病),人称老大(1933年间,剧联易洁等人以此称呼)。著名戏剧家。辛亥革命时曾参加学生军。就读长沙师范期间,曾作过《新桃花扇》等小剧本。毕业后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曾回沪,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0、1921年间,毕业回国,任职上海中华书局。曾参加发起创造社(后退出)。之后,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接办上海艺术大学等,先后主编《南国周刊》、《南国月刊》等杂志。1930年参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加入左联,随后组织剧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被捕,不久由徐悲鸿等保释出狱,抗战爆发后,参加组织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后往武汉参加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文协理事。1940年与欧阳予倩在桂林合编《戏剧春秋》。胜利后回上海。曾主编《新闻报·艺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革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剧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文革”中被迫害屈死于狱中。1979年获得平反昭雪。著有《田汉选集》、《田汉散文集》、《田汉戏剧集》、《田汉剧作选》、《文学概论》、《文学论集》,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孟雷特》及电影剧本《三个摩登女性》、《丽人行》等。并写有大量歌词,如《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谱曲),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98年长沙落成田汉塑像。夫人安娥(前妻易漱瑜,1925年病逝。后曾续弦二位)。(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戏剧家、作家、电影剧作家。字寿昌。生于湖南长沙。著有《影事追怀录》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117882”) 
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1898年3月12日出生于长沙东乡茅坪一个贫苦家庭。1916年毕业于长沙师范学校,同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6月在日本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与郭沫若组建创造社,从事新文化运动。1922年回国后历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上海大学、大夏大学、上海艺术大学教师,南国社创办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打响后,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电影界抗敌协会、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处长,组织各种抗敌演剧队、宣传队;主编《抗战日报》、《新长沙报》、《抗战戏剧》半月刊、《戏剧春秋》月刊。1941年后在桂林辅导由抗敌演剧队改组的新中国剧社、文艺歌剧团京剧、中兴湘剧团和四维平剧社,长期坚持抗日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从事民主运动,组织中国戏剧家联谊会,主编《新闻报》副刊。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68年12月10日被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田汉自幼热爱戏曲,1911年在《长沙日报》发表处女作京剧剧本《新教子》;1915年在上海《日报》发表昆曲剧本《新桃花扇》。1949年7月加入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田汉30年代正式开始戏曲剧本创作,著有话剧剧本《获虎之夜》独幕剧、《名优之死》3幕、《乱钟》独幕剧、《回春之曲》3幕、《丽人行》多幕、《关汉卿》多幕、《文成公主》等,新编历史京剧剧本《土桥之战》、《杀宫》、《新雁门关》、《夫人城》、《渔父报国》后改写为《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传》、《岳飞》、《双忠记》、《金钵记》、《武则天》、《情探》、《琵琶行》,整理、改编京剧剧本《白蛇传》、《金鳞记》与安娥合作、《西厢记》、《谢瑶环》等;湘剧剧本《旅伴》、《新会缘桥》、《武松》;越剧剧本《珊瑚引》等均已公演或发表、出版。田汉一生创作、改编、翻译的各类戏剧作品约120余部,其中戏曲剧本有剧目可查的32种,有剧本流存的21种,其中有14种已合编为《田汉戏曲选》上、下册。田汉的戏曲作品由于政治上充满激情和革命的正义感,虽然取材于历史,但他能将主题思想和现实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加之他在艺术上大胆创新,在保持戏曲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还引进话剧、歌剧和电影的某些手法,增强了戏曲艺术的感染力。在语言艺术上,他极高的造诣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使戏曲雅俗共赏的特点尤为突出,又赋予作品气势磅礴、激情充溢的风格。在五十多年革命活动和艺术实践中,田汉作为中国人民爱戴的戏剧家、作家,不仅为中国新兴的话剧、电影为主的民众戏剧运动作出了贡献,而且积极投身于戏曲改革,倡导新国剧运动,成为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还是一位贡献卓著的戏曲剧作家、戏曲活动家、戏曲理论家和戏曲教育家。曾发表过大量有创见的理论批评文章,组织辅导过一批戏曲演出团体,发现并培养了很多青年戏剧戏曲演员、编剧和导演,为新中国戏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来源:《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1898—1968) 字寿昌,湖南长沙人,剧作家,词作家,诗人,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五四运动时投身新文化运动。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创造社发起人之一。1924年创办南国社,编辑《南国》、《南国月刊》、《南国周刊》。曾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30年代,陆续创作、翻译并发表了大量话剧、歌剧作品,如《《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扬子江暴风雨》、《回春之曲》等。抗日战争时期,组织抗敌演剧队、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期间,编创有《土桥之战》、《新雁门关》、《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传》、《岳飞》、《双忠记》等戏曲剧本;主编了《抗战戏剧》、《戏剧春秋》等刊物。1945年后,先后创作有《武则天》、《琵琶行》、《丽人行》等剧本。50年代以后,曾主编《人民戏剧》;并先后创作和改编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戏曲《白蛇传》、《金鳞记》(与安娥合作)、《西厢记》、《谢瑶环》等。同时,创作有大量歌词作品,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由聂耳谱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他词作有《毕业歌》、《夜半歌声》、《梅娘曲》、《江汉渔歌》、《茫茫的西伯利亚》、《青年进行曲》、《告别南洋》、《日落西山》等。是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来源:《中国音乐家辞典》)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电影知识库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中国音乐家辞典 
1898 
寿昌  田汗 
1968.12.10 
男 

blank nodes

xiqujuzuojia 
戏曲剧作家 
戲曲劇作家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xiquhuodongjia 
戏曲活动家 
戲曲活動家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xiqulilunjiahexiqujiaoyujia 
戏曲理论家和戏曲教育家 
戲曲理論家和戲曲教育家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juzuojia,cizuojia 
剧作家,词作家 
劇作家,詞作家 
中国音乐家辞典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