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l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of3o84r7zrunpvwb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对外联络部 
中央文革小组 
《红旗》杂志 
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 
晴天 
红旗 
解放日报 
大众日报 
文学杂志 
自由论坛 
中国语法纲要 
中国语言学史 
中央周刊 
国文月刊 
中华音韵学 
中国现代语法 
中国诗律研究 
中国语文概论 
中央日报星期坛刊 
五·一六通知 
伯辽赉侯爵 
再论陶里亚蒂与我们的分歧 
敝帚斋读书记 
星期评论 
棕榈轩詹言 
汉语诗律学 
汉语史稿 
甕牖剩墨 
生活导报 
社会主义教育课程 
老子研究 
龙虫并雕斋琐语 
王力 
王力 
wangli 
江苏淮安人。原名王光宾,改名王光彬(1939年在东北军时用名)、王犁(1940年离开东北军,到山东《大众日报》用名),笔名王力(1943年著小说《晴天》署名,又见1942、1944《解放日报》。后以行)、于兆力(任《红旗》副总编时,和乔冠华、姚溱合写第一篇评论文章署名,于,为乔冠华的笔名于怀;兆,是姚溱的姚字边旁;力,便是王力本人。之后,于兆力便成为王力的笔名),室名十屉斋(以立柜十个抽屉而名)。1935年参加共青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东北军六六八团从事统战工作。1940年调往山东,任《大众日报》记者、编辑、编辑主任。1945年调任华东局宣传部教育科长,开始用名王力。1947年华东局驻山东渤海区土改工作团团长兼党委书记,渤海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区党委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到上海,任华东局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兼秘书长。1953年冬,奉派前往越南,任越南劳动党的宣教顾问组长。1955年任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1958年任《红旗》杂志编委,后任副总编辑。此后所写某些重要文章,被编入《社会主义教育课程》,与陈伯达、胡绳、邓力群起草《再论陶里亚蒂与我们的分歧》;与吴冷西、姚溱起草的九篇文章——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后曾参与起草关于人民公社的“六十条”,关于四清运动的“前十条”和“二十三条”,以及“文革”的《五·一六通知》。曾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之一。1976年之后获得自由。近在从事研究工作。夫人王平权。(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广西博白人。原名祥瑛(有书印作祥汉),字渭华,十五六岁时改今名,字了一(早年著译多署,有《伯辽赉侯爵》等法国文学作品。亦见《文学杂志》等。1974年台湾地平线出版社将其原署王力的《中国语法纲要》,也改作王了一),室名龙虫并雕斋(有《龙虫并雕斋琐语》,初载《生活导报》和《自由论坛》)、甕牖(有《甕牖剩墨》,载《中央周刊》和《星期评论》)、棕榈轩(有《棕榈轩詹言》,载1944昆明《中央日报星期坛刊》)、敝帚斋(有《敝帚斋读书记》,载1946《国文月刊》),出版社擅改名王协(台湾泰顺书局、商务印书馆重印其《中华音韵学》、《汉语史稿》、《中国语文概论》、《老子研究》和《中国现代语法》时改署王协)、王子武(台湾文津出版社用此名义翻印《汉语诗律学》一书,并改题为《中国诗律研究》)。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清华研究院毕业,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和语言学研究。1932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兼语言学系主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担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著述宏富,除前举外,尚有《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等。子秦似。(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政治活动家。江苏淮安人,原名王光宾,1953年任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红旗》杂志编委、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之一。(来源:“国图规范档:000618801”) 
国图规范档 
1921 
1996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