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yuanpe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p3jjhbg6ygfwd1by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A000259
清
北京大学
中华民国
中央研究院
中法大学
国民党中央
监察院
中华民国大学院
中央研究院央博物院
第一届理事会
新青年
旅行杂志
东方杂志
苏报
中国伦理学史
俄事警闻
蔡元培全集
华工杂志
大学令
旅欧杂志
晨报
普通学报
红楼梦索隐
经济丛编
蔡元培选集
蔡子民先生言行录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
蔡孑民先生访问记
警钟日报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caiyuanpei
会稽山人
孑农
竞平
锷青
鹤青
鹤庼
隺庼
北大校长
民主革命家
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
光绪十五,十六年(1889,1890)连中举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回乡,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1年到上海后,任南洋公学教习,创办爱国女校,任校长.与章太炎等成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又创办爱国学社,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推举为会长.1905年入同盟会.其后留学德国.武昌起义后回上海,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再次赴德,又往法国,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6年底回国,次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后,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力主抗日,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战爆发后移居香港,病逝于香港.著有《蔡元培选集》,《红楼梦索隐》等,其散著见于《苏报》,《东方杂志》,《晨报》,《新青年》等报刊.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3月28日组织、发起“护国救党运动”,揭开4.12屠杀序幕。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来源:《上图古籍数据库》)
浙江绍兴人。初字鹤卿,小字阿培,改字仲申,又字民友、孑民(一作号,因讲革命而改。有《蔡孑民先生言行录》。署见《旅欧杂志》、《华工杂志》等。赵君豪有《蔡孑民先生访问记》,载1935《旅行杂志》),号鹤庼,亦作隺庼(见《普通学报》),又号孑农、鹤青、竞平、锷青,自号会稽山人(绍兴古称会稽,故号),化名蔡振(1910年出版《中国伦理学史》署用),别名周子馀(从母姓而取),又署子馀(见1903《经济丛编》37,备考),人称阿世(当年黄季刚任教北大时好诋人,曾对附和蔡元培的教员,诋曰“曲学阿世”〔时正在开讲元曲〕。因此有人便起赠这一绰号。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人皆知)。光绪十五、十六年(1889、1890)连中举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回乡,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1年到上海后,任南洋公学教习,创办爱国女校,任校长,与章太炎等成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又创办爱国学社、爱国女校,创刊《俄事警闻》,与陶成章、龚宝铨等组织光复会,被推为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其后留学德国。武昌起义后回上海,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再次赴德,又往法国,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6年底回国,次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后,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长等职。又为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九·一八”事变后,力主抗日,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曾被推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1940年3月5日病逝于港。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间楷模”。其绍兴故居已开辟为纪念馆。上海华山路303弄16号为其故居,也供人瞻仰。1996年静安区爱国中学内也立有铜像。原配夫人王昭1900年病逝。继夫人黄世振(仲玉)1921年又病逝。后又续娶周峻(养浩)为夫人。女睟盎,子怀新及女画家蔡威廉。有《蔡元培选集》、《红楼梦索隐》及上例等。其他散著见于《苏报》、《东方杂志》、《晨报》、《新青年》及上举各报刊。近年又有《蔡元培全集》。(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光绪进士,曾被授予翰林院编修。1898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开始提倡新学。1902年在上海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任副会长,又创建爱国学社,任总理。次年主编《俄事警闻》、《警钟日报》,揭露沙俄侵略,鼓吹反清革命。1904年参与发起成立光复会,任副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留学。1912年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曾采取措施,改革旧教育。同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而辞职。1913年秋去法国,参与发起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倡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校方针,同时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1923年辞职赴欧美考察教育。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曾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清党运动。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大学院院长、代理司法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翌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抗日战争开始后,赞成国共合作抗日。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著作编为《蔡元培选集》、《蔡元培全集》。(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浙江绍兴人。字鹤卿,号鹤庼,又字仲申、民友、子民,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清光绪进士。1892年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派。戊戌变法后回绍兴,任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1910年任爱国女校校长。1902年与章炳麟等创设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同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1904年与陶成章等成立光复会,任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留学德国。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1913年去法国。1915年与吴玉章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6年回国。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宣传劳工神圣,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同情学生爱国斗争,多方营救被捕学生,后被迫辞职。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一大”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次年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1937年上海沦陷,移居香港,赞成国共合作。1939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有《蔡元培全集》。(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字鹤卿,号孑民、民友,后改字仲申。浙江绍兴人。著作汇集《蔡子民先生言行录》、《蔡元培选集》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043050”)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来源:《上海年华》)
上海年华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上图古籍数据库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cbdb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1868.1.11
仲申
孑民
民友
鹤卿
1940.3.5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