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oguanhua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ruf9whlmx1yzzmkl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A000285
外交部
希望
新华日报
红旗
解放日报
国际评论集
中原
群众
华商报
周报
乔冠华国际述评集
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
国际述评集
宽阔光明的道路
形势比人还强
慕尼黑到敦刻尔克
时事晚报
美国大恐慌
乔冠华
喬冠華
qiaoguanhua
外交家
外交家.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留学德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回国.曾与范长江主食新闻通讯社于汉口,任《群众》杂志总编,1940年任职《新华日报》.后任主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度在延安任毛泽东秘书.抗战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后至香港任新华社华南分社社长,并主持国际新闻社.1949年回北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办公室副主任,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国际新闻局局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1952年后专司外交工作,1964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71年11月出席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1975年任外交部部长.1983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著有《国际评论集》.
江苏盐城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日本、德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创办香港《华商报》,后到重庆为《新华日报》社论委员会成员,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是中共九届中央委员。著有《乔冠华国际述评集》、《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书。1983年9月22日于北京逝世。(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江苏盐城人。笔名乔木(见《新华日报》。曾在1939年香港《时事晚报》撰社论。因有别于胡乔木,人称南乔木。胡乔木亦署乔木)、于怀(见解放前《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群众》、《希望》等。出版《宽阔光明的道路》、《形势比人还强》亦署)、宋伯辉、于潮(署见1943年《中原》创刊号)、白兰花、文西(见解放前《周报》)、于兆力(1958年《红旗》首篇国际评论,由乔冠华、姚溱、王力合写署名。后由王力一人独用)。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留学德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回国。曾与范长江组织新闻通讯社于汉口,任《群众》杂志总编,1940年任职《新华日报》。后任主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肄业清华时加入),一度在延安任毛泽东秘书。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后至香港任新华社华南分社社长,并主持国际新闻社。1949年回北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办公室副主任、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新闻局局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1952年后专司外交工作。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64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71年11月,出席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1975年任外交部部长。1983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著有《国际评论集》,译有《美国大恐慌》。前妻龚澎,“文革”中受迫害致死,时在1970年。一年多后与章含之结婚。子宗淮。(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江苏盐城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德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从事新闻、文化工作。曾任新华社华南分社社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研究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83年9月22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国际评论集》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哲学博士、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评论家。曾任外交部部长。江苏盐城人。笔名乔木、于怀。别名:于兆力、南洋华侨、乔老爷。代表作《慕尼黑到敦刻尔克》《国际述评集》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087537”)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1913
1983.9.22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