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wenhu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vs6267hq7c5vdckq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清
注
大乘起信论
大藏辑要
佛教初学课本
十宗略说
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
杨仁山先生年谱
杨仁山居士遗书
杨仁山居士遗著
杨文会与中国佛教近代化探析
杨仁山居士遗着
江左十年目睹记
清代学者像传
等不等观杂录
14005
杨文会
楊文會
杨文会
杨文会
楊文會
Yang Wenhui
yangwenhui
幼年随父居北京。早年习儒学、天文、地理、音韵等。1862年立志研究佛学,并广求佛经,刻印流通。1866年到南京主管政府建筑工程。曾创办金陵刻经处。1878年后两次随使英、法。1894年与英国人李提摩太一起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1910年任佛学研究会会长,定期讲经。编刻有《大藏辑要》2000余卷,并有《杨仁山居士遗著》行世。
CBDB
【weixiang】
【未詳】
【未详】
1911
仁山居士
1837
幼年随父居北京。早年习儒学、天文、地理、音韵等。1862年立志研究佛学,并广求佛经,刻印流通。1866年到南京主管政府建筑工程。曾创办金陵刻经处。1878年后两次随使英、法。1894年与英国人李提摩太一起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1910年任佛学研究会会长,定期讲经。编刻有《大藏辑要》2000余卷,并有《杨仁山居士遗着》行世。
杨文会(1837~1911),中国近代著名佛学家,字仁山,号深柳堂主人,自号仁山居士,安徽石埭(今石台)人。设立金陵刻经处,募款重刻方册藏经。对中国和日本、印度等地佛教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著有《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四卷,《佛教初学课本》并《注》各一卷,《十宗略说》一卷等。《杨文会与中国佛教近代化探析》文中美、日学者称其为“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中国佛学的中兴之祖”。梁启超认为,“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太虚称其为“中国佛学重昌关系最巨之一人。”等。此幅杨文会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叶公绰辑,杨鹏秋摹绘。(来源:《上图古籍数据库》)
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字仁山。幼年随父居北京。早年习儒学、天文、地理、音韵等。1862年立志研究佛学,并广求佛经,刻印流通。1866年到南京主管政府建筑工程。曾创办金陵刻经处。1878年后两次随使英、法。1894年与英国人李提摩太一起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1910年任佛学研究会会长,定期讲经。编刻有《大藏辑要》2000余卷,并有《杨仁山居士遗著》行世。(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安徽石埭人。字仁山(有《杨仁山先生年谱》),号仁山居士,室名祇桓精舍、等不等观(有《等不等观杂录》)、湘东精舍、深柳读书堂(在金陵刻经处内室),学者称柳大师,影射名杨义石(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佛学名家。早年曾受曾国藩邀委办理谷米局、筹防局、汉口盐工程。又先后随曾纪泽、刘芝田等赴英法考察。晚年创设金陵刻经处。有《杨仁山居士遗书》及上例等。子自新,孙女步伟。(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居士,佛教学者。字仁山。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有《杨仁山居士遗著》十册行于世。(来源:“国图规范档:000213401”)
上图古籍数据库
国图规范档
cbdb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1837
山
仁山
1911
男
blank nodes
qingchao-anhuisheng-chizhoufu-shidi
清朝-安徽省-池州府-石棣
清朝-安徽省-池州府-石棣
CBDB
安徽·石埭(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籍貫(基本地址)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qingchao-anhuisheng-chizhoufu-shidi
清朝-安徽省-池州府-石棣
清朝-安徽省-池州府-石棣
CBDB
安徽·石埭(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籍貫(基本地址)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qingchao-anhuisheng-chizhoufu-shidi
清朝-安徽省-池州府-石棣
清朝-安徽省-池州府-石棣
CBDB
qingchao-anhuisheng-chizhoufu-shidi
清朝-安徽省-池州府-石棣
清朝-安徽省-池州府-石棣
CBDB
renshan
仁山
仁山
CBDB
未詳
楊文會
杨文会
Yang Wenhui
CBDB
规范名
renshan
仁山
仁山
CBDB
未詳
楊文會
杨文会
Yang Wenhui
CBDB
规范名
清
清
qing
CBDB
清
清
qing
CBDB
76650
CBDB
76650
CB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