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h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wuzpqbpa6d4j4qd5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A000281 
努力 
新青年 
荆生 
秦钟 
新月 
云南教育 
地理学 
中国哲学史大纲 
国闻周报 
国学季刊 
时事新报·学灯 
胡适文存 
中国古代哲学史 
努力周报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天演论 
安徽白话报 
尝试集 
文学改良刍议 
新生活 
晨报副刊 
每周评论 
江左十年目睹记 
独立评论 
现代教育的趋势 
现代评论 
生死之交 
留美学生年报 
白话文学史 
真如岛 
竞业旬报 
藏晖室劄记 
藏晖室杂记 
题秋瑾遗影 
胡适 
胡適 
shan 
胡适 
胡適 
hushi 
珊 
珊 
考派美國留學生名適字適之事蹟見學林生光緖辛卯十一月十七未時娶江氏生光緖庚寅十一月初八辰時 
改名"适"是取《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义; 
作家  学者 
作家,学者,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人物.早岁就读于上海梅溪学堂,澄衷学堂及中国公学.1910年留学美国,先后入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分别获得文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于《新青年》.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参与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后期,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后和丁文江等创办《努力》周报,《独立评论》,并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杂志.历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抗日时期曾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赴美.后任联合国文教组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委委员.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卒于台北.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等. 
原名洪骍,字适之。原籍安徽绩溪,生于上海。1910年留美,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提倡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五四运动后向后转。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等文章,反对马克思主义。1922年办《努力》周报,宣传“好人政府”。1923年办《国学季刊》,号召“整理国故”。1927年,以《中国哲学史大纲》提交哥伦比亚大学,得哲学博士学位证明。1928年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办《新月》杂志。193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翌年兼文学院长,1932年办《独立评论》。从1931年起,政治上靠拢蒋介石,支持蒋介石的军事和文化反革命“围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和平交涉,靠国际力量劝阻日本侵略。抗战开始后,以特使出访欧美,开展“国民外交”,宣传抗战。后一度任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席国民政府“制宪国大”任会议主席并参与制定“宪法”。1948年又任“行宪国大”会议主席。1949年去美国居住,讲学,曾从事第三势力活动。1958年迁居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突然病逝于台北。(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来源:《上图古籍数据库》) 
安徽绩溪人。初名词糜,原名洪骍,字适之。早年就学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先入康乃尔大学学农科,后转哥伦比亚大学专治哲学。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从1916年起提倡文学改革。获博士学位后于1917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曾参加编辑《新青年》,力倡新文学运动,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后主张考据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界极有影响。1922年宣扬“好人政府”的主张。后曾任北大文学院长。先后参与创办《每周评论》、《努力周报》。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出任驻美大使。1942年回国后任行政院高等顾问。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移居美国。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原名洪骍,幼名麇儿、小珊、珊(因其父胡传原名守珊而名),小字嗣麇,字希彊(1906年于《竞业旬报》发表白话小说《真如岛》署名。后改署铁儿续写),别署铁儿(原为小名,因其父字铁花而署。署见上。又有《生死之交》等)、期自胜生(同上刊,有《地理学》等),一作自胜生(?),改名适(取《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义),字适之(撰文常署,见1908《安徽白话报》,以及《留美学生年报》、《秦钟》、《云南教育》、《国闻周报》等,简署适、之),别署适广(古庵字。见1908《竞业旬报》)、适盦(同上),简署适(见1922《努力》周刊),又署藏晖(见1909《竞业旬报》,后见《留美学生年报》)、毅斋主人(秋瑾遇害后作《题秋瑾遗影》署名),自号文学叛徒(钱化佛曾请“艺术叛徒”刘海粟画一扇面,请“文学叛徒”作书,称为“叛徒扇”),笔名天风(见1919《时事新报·学灯》,笔记杜威《现代教育的趋势》。又见《晨报副刊》等)、铁、笑、骍、蝶儿、冬心(见《竞业旬报》等)、冬友(与江冬秀订婚时取名,成婚时曾自撰一联:“三十夜大月亮,念七岁老我郎”)、姜素(见署于《新生活》杂志。存疑)、胡天(同前),外文别名H.S.C(胡适之三字英文缩写)、QV(即Quo Vddis的缩写,意你往何处去?即为何〔胡〕适。代编《每周评论》时用),GWT、WHO,别名胡定安(1939年8、9月间,和周作人通信用,时在华盛顿中国使馆,是他临时所用的别号),外号绩溪牛(陈独秀如是称),室名藏晖室(有《藏晖室杂记》,载1916《留美学生年报》。后有《藏晖室劄记》),自署藏晖室主人、藏晖主人,早年提倡白话文学被称文学叛徒,影射名狄莫(见林琴南《荆生》)、武式之(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早岁就读于上海梅溪学堂、澄衷学堂及中国公学。1910年留学美国,先后入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分别获得文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于《新青年》。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参与创办《每周评论》,为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之一。“五四”运动后期,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后和丁文江等创办《努力》周报、《独立评论》,并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杂志。历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抗日时期曾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3月,将眷属安置到台北后,遂赴美国。此后,任联合国文教组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委委员。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卒于台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父胡传。夫人江冬秀。子思杜。(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哲学家、思想家。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026864”)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上图古籍数据库 
名人手稿 
国图规范档 
家谱系统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1891 
光緖辛卯十一月十七未時 
適之  适之  希彊 
1962.2.24 
洪騂 
洪 
男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