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hong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xvcfby11dwq3zv4u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A000247
民族魂
作家
太白
马伯乐
大同报
手
呼兰河传
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
跋涉集
生死场
国际协报·国际公园
跋涉
小城三月
文丛
文季月刊
旷野的呼喊
沙粒
牛车上
矿野的呼喊
萧红散文集
萧红
蕭紅
xiaohong
作家
著名作家.幼年丧母.1929年肄业哈尔滨市第一女中,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后为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1932年与萧军同居.1934年经青岛至上海,受鲁迅提携.1936年只身去日本养病."七七"事变后,回国投入抗日斗争,应邀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职.后与萧军分手,辗转至香港.因肺病医治无效逝世于香港.著有《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生死场》,《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等.
黑龙江呼兰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女。1930年因反抗封建家庭迫害出走。193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与萧军赴上海,结识鲁迅。后去日本养病,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战。文学作品主要描写东北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抗日斗争。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病逝。著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牛车上》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女。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现代作家。中学时代即爱好文学。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而流浪各地。1933年创作发表了处女作《跋涉集》。翌年到青岛、上海,与鲁迅相识。1935年出版了成名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在中国文坛上率先反映人民的抗日斗争。1936年赴日本,全国抗战爆发后回国,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曾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写有《手》、《牛车上》等作品。1938年任教于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1939年出版《回忆鲁迅》一书。1940年转赴香港,继续参加文艺界的抗日斗争,创作有哑剧《民族魂》,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作品尚有《旷野的呼喊》、《马伯乐》、《小城三月》等。(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女。黑龙江呼兰人,一作哈尔滨人。原名张荣华,学名张秀环(为其祖父所取),改名张迺(乃)莹(为其外祖父所改,因与三姨玉环重名而改),笔名悄吟(见1934《国际协报·国际公园》。与萧军合出《跋涉》亦署,萧军署三郎。后见署《太白》、《文丛》、《作家》、《文季月刊》等)、玲玲(见1933长春《大同报》)、田娣(见1934《国际协报·国际公园》)、萧红(著《生死场》署名,后以行)、莹、吟、萧、荣子、小羊(以上和萧军通信署名),又自称小麻雀、小海豹、小鹅(与萧军相爱之间自称)。著名作家。幼年丧母。1929年肄业哈尔滨市第一女中,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后为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1932年与萧军同居。1934年经青岛至上海,受鲁迅提携。1936年只身去日本养病。“七七”事变后,回国投入抗日斗争,应邀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职。后与萧军分手(此后与端木蕻良结合),辗转至香港。因肺病医治无效逝世于港,骨灰埋于浅水湾。1957年,由叶灵凤等将其骨灰挖出交与作协广东分会,葬于广州银河公墓。著有《牛车上》、《矿野的呼喊》、《小城三月》、《马伯乐》、《呼兰河传》、《沙粒》、《萧红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等。萧红故居,建于1908年,占地70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30间,是当地有名的张家大院。前些年已建立“萧红纪念馆”。(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小说家。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河人。著有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120571”)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国图规范档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1911
1942.1.22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