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youwe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ym4icmi4nkionq2u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民國
丙辰
康有为
不忍
康南海
万木草堂
南海先生
亚东时报
大陆报
孽海花
新民丛报
马关条约
宗圣汇志
庸言
一天园
万木草堂诗集·丛书
万森草堂
上海强学报
不忍杂志
中华美术报
中外纪闻
俄大彼得变法考
南兰堂诗集
南海先生上书记
哭烈士康广仁
大中华
大同书
大庇阁诗集
女报
孔子改制考
寥天室诗集
康南海先生
康南海先生自写开岁忽
康南海先生诗集
康南海尺牍
康工部五上书稿
康有为全集(一)
康有为遗稿
延香老屋诗集
强学报
憩园诗集
戊戌奏稿
新学伪经考
日本明治变政考
明夷阁诗集
最近康南海
欧洲十一国游记
汗漫舫诗集
江左十年目睹记
沁园六十自寿诗
清议报
游存庐诗集
澹如楼笔记
纳东海堂诗集
美森院诗集
美森馆居幽诗集
藏画目
选报
逍遥游斋诗集
须弥雪亭诗集
鹤归亭不忍记
1821
康有为
康有為
康有为
康有为
康有為
kangyouwei
更生
不忍
长孺
不忍生
天游化人
长素
政治家
工部主事
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光绪进士。初受业于名儒朱次琦,博通经史。1878年游历香港,开始接触西学。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图强。1890至1893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培养维新人材,致力变法理论著述,逐步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联合各省赴京会试举人六百余人举行公车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同年授工部主事,未就任。在北京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旋到上海设强学分会,创办《强学报》。1898年1月应诏上疏,提出变法具体措施;4月,在北京创立保国会;6月,支持光绪皇帝发动百日维新,企图在不改变君主制的条件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行全面改良;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运动失败,逃亡国外。1899年在加拿大组织保皇会,主张保皇、立宪,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立。1900年,策划唐才常等发动自立军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出任孔教会会长,提倡尊孔读经,反对共和。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恢复宣统帝制,旋即失败。五四运动后,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运动。1927年在青岛病故。对经学、文学、哲学、诗词、书法均有精深造诣,其思想对近代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著述甚丰,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字广厦,号长素(因孔子称素王,取长于孔子之意,即取孔而代之。署见1916《大中华》),应试用名祖诒,戊戌变法失败后改号更生(署见《清议报》、《新民丛报》、《丙辰》等刊),参预复辟失败后又改更甡(署见《不忍》),别号、别署不忍、不忍生(见1915《宗圣汇志》,疑是)、长孺、天游化人(晚号),天游居士(见《亚东时报》)、西樵山人(自号)、西樵生(见《大陆报》3:8,疑是)、西樵樵子(见《清议报》4,题《哭烈士康广仁》)、延香馆主(见《选报》,存疑)、明夷(见《女报》2:2)、明夷子(见《清议报》)、两浑(1917年复辟案,内有康有为致张勋密函一件,署名两浑)、南海先生(门人、党徒及学者,以其籍南海而称。有《南海先生上书记》等),亦称康南海、南海(自署。见《欧洲十一国游记》)、南海老人(晚年给后辈之信常署)、素广、素庵、康工部(有《康工部五上书稿》)、甦生、游存老人(晚号)、康圣人(1913年任孔教会会长后被时人讽称),又称“圣人为”。在日本用名榎木森,或作夏木森。故居小蓬仙馆(广州市芳村区。近已在区内醉观公园异地重建。重建后发展成为历史博物馆)。室名一天园、人天庐、万木草堂(广州长兴里讲学处。有《万木草堂诗集·丛书》及《藏画目》,载1918《中华美术报》)、大庇阁(有《大庇阁诗集》)、天孝堂、天游学院、天游阁、天游堂、长兴学舍(长兴里讲学处)、云衢书屋(藏书处名。后移署于府学孝弟祠,又更名万木草堂)、石老云荒馆、汗漫舫(有《汗漫舫诗集》)、劳我庐、劳念劬、劳念蔚、延香老屋(有《延香老屋诗集》。另有序,载1913《庸言》)、沁园(有《沁园六十自寿诗》)、纳东海亭(有《纳东海堂诗集》)、明夷阁(有《明夷阁诗集》。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一,康氏曾率梁启超等在北京明夷阁内遥向光绪帝叩首拜年)、明瑟亭、南兰堂(有《南兰堂诗集》)、须弥雪亭(有《须弥雪亭诗集》)、美森院(有《美森院诗集》)、美森馆(有《美森馆居幽诗集》)、幽饮亭、逍遥游斋(有《逍遥游斋诗集》)、游存庐(有《游存庐诗集》)、寥天室(有《寥天室诗集》)、鹤归亭(有《鹤归亭不忍记》)、憩园(有《憩园诗集》)、澹如楼(有《澹如楼笔记》)、莹园(1921年建于沪之别墅名)。影射名唐犹辉,字常肃(见曾朴《孽海花》)、康有守(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早岁受业于名儒朱九江。1888年赴京应试,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图存,未能上达。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讲学。1895年偕弟子梁启超赴京会试,时将签订《马关条约》,遂与梁会同在京应试举人一千三百多名,上书要求拒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同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未就。在京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复在上海设立分会,出版《强学报》。1898年在京成立保国会,得光绪帝召见,授为总理衙门章京,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组织保皇会,对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由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17年和张勋策划清帝复辟,后告失败。病逝于青岛。生前徐悲鸿曾为其画像。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及上例等。父达初,原配夫人张云珠(1922年去世),夫人何旃理,侧室何金兰,遗妾张阿翠。女同薇、同璧。(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人。曾受业于名儒朱次琦。1879年游香港,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赴上海,精心研读西方各种书刊。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深重,第一次上书清帝提议变法图强。1890年至1893年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同时致力于变法理论的著述。1895年5月获得即将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的消息后,联合各地赴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名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和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会试榜发,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未就职。此后致力于组织强学会等各种维新团体,创办《中外纪闻》、《上海强学报》等维新报刊,宣传变法主张,阐述改良主义理论。1898年1月应诏赴京,与清廷顽固派李鸿章等辩论,并阐述变法之具体措施。同年4月应诏上书,统筹全局,并将所著《俄大彼得变法考》、《日本明治变政考》呈送光绪帝,不久促成了百日维新。光绪帝推行“新政”期间,曾迭上奏折,提出许多具体建议。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遭通缉,被迫亡命国外。此后即组织保皇会,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反对共和,并组织孔教会,任会长。1917年参与策动清帝复辟。后病逝于青岛。著作尚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康南海先生诗集》等。(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来源:《上图古籍数据库》)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原名祖诒,字广厦,字长素,号更生,广东南海人。光绪21年进士,曾参戊戌变法。著有《新学伪经考》、《大同书》、《南海先生》诗稿、《万木草堂》诗集、《康南海》手写诗稿、《南海先生》诗集4卷、《康南海》诗抄、《康南海先生自写开岁忽》六十篇诗1卷、《一天园》诗稿、《康南海》诗抄1卷、《康南海先生》诗集15卷、《康南海先生》诗集13卷、《康南海》文集12卷、《南海先生》遗稿、《最近康南海》文集6卷、《康南海》文集不分卷、《康南海》文抄1卷、《康南海》文集8卷、《康南海》文抄、《康南海》文集汇编8卷、《康南海尺牍》、《康南海》文抄4卷、《康有为》诗文选、《万森草堂》遗稿9卷、《康有为遗稿》、《康有为全集(一)》。(来源:“国图规范档:000034493”)
上图古籍数据库
国图规范档
cbdb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1858
广厦
长素
常肃
康有守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