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軒

http://data.library.sh.cn/gj/entity/libliotheca/eycf4a8vhyv31oqa an entity of type: Libliotheca

木犀軒 
在我國藏書史上,好古者爭奇鬬秘,或以「百宋」自誇,或以「千元」留名、或以「皕宋」傳世,足見宋元本對鎮庫之重要。近代平津一帶藏書家,除傅增湘外,藏書既多且精者,則非李盛鐸莫屬。 李盛鐸(1859—1934)字嶬樵,一字椒微,號木齋,晚號麐嘉居士,江西德化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江南道監察御史、京師大學堂總辦、出使日本大臣、出使比利時大臣,出使各國政治考察大臣、山西提法使、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撫;入民國後,又曾任大總統顧問、參政院參政、國政商榷會會長等職。在歷代藏書家中,有如此政治生涯者,應是罕見。 李氏木犀軒始於李盛鐸曾祖李恕,李恕於道光初年在九江築木犀軒,藏書十萬,不幸燬於太平天國時期;及李盛鐸父親李明墀,「生平好藏書,廉奉所餘,輒購置經籍,所藏多至數十萬卷」。到李盛鐸時,木犀軒藏書遂名重海內。 李盛鐸經營藏書五十年,首先是光緒初年收得湘潭袁芳瑛臥雪廬珍籍,由此奠定了木犀軒善本的基礎。袁芳瑛爲咸豐時藏書大家,曾購得孫星衍平津館等江南典籍之精華,袁氏歿後,其子榆生售書,時李盛鐸隨其父宦游長沙,盡得臥雪廬之珍品。二是李盛鐸出使日本期間,得日本目録學家島田翰之助,訪得不少國內佚書和日本、朝鮮的古刻本。三是當時被伯希和等人劫餘的敦煌卷子運至北京時,李盛鐸曾利用職務之便,私扣許多精品歸諸己藏。再加上其父親所遺之書,及李盛鐸零星訪得楊氏海源閣等各藏家散出之秘籍,木犀軒藏書總數最盛時有萬種以上,其中僅宋元本就達三百種之多,其他舊抄本、稿本、批校本無數,其價值亦不亞於古刻舊槧。李盛鐸生前已對藏書作過初步整理,編有《木犀軒收藏舊本書目》、《木犀軒宋本書目》、《木犀軒元版書目》等。 李盛鐸不僅是大藏書家,也是很有成就的版本學家和目録學家,木犀軒藏書中有很多都經他親手校勘,而且十分認真。李氏曾寫過許多藏書題記、題跋、提要等。一九一六年,李盛鐸在爲袁克文藏宋版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禮記正義》所作跋中,首先提出了注疏合刻始於黃唐之説,這一見解在版刻史上有重要意義。北京大學圖書館曾將李盛鐸本人爲木犀軒藏書所寫的題記和書録彙編爲《木犀軒藏書題記及書録》,北大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 木犀軒藏書於一九三五—一九三六年間有所散出,或質於個人、或押於銀行,李盛鐸病逝後,更有國外欲以重金收購之傳。爲防國寳外流,當時北平圖書館館長袁同禮曾邀傅增湘、胡適赴天津與李家洽談收購,後因價格問題,再加上抗戰爆發而擱淺。一九三九年,李盛鐸之子李滂在天津汪僞政府任職,舊事重提,結果由臨時政府以四十萬元整體收購,交北大圖書館收藏。建國初年,在趙萬里先生主持下,北大圖書館編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氏書目》三冊,計收録木犀軒舊藏九〇〇八七種、五八三八五冊,凡經李氏校跋之書一一注明,這些題跋,即上述北大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的《木犀軒藏書題記及書録》。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