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閣

http://data.library.sh.cn/gj/entity/libliotheca/mt8uxha4ykd8jq1v an entity of type: Libliotheca

汲古閣 
明季以藏書家兼大出版家者,汲古閣毛晉當之無愧。 毛晉(1599—1659)初名鳳苞,字子九,號潛在,更名晉,字子晉,常熟人。家饒田産而醉心於藏書、刻書。汲古閣「毛抄本」、「毛刻本」至今猶爲人所稱頌。 毛晉收藏圖書的主要途徑有二:一是高價收購各種善本舊抄。據説他曾在家門前貼一榜書:「有以宋槧本至者,門內主人計葉酬錢,每葉出二佰;有以舊抄本至者,每葉出四十;有以時下善本至者,別家出一千,門內主人出一千二佰。」由於價格優厚,一時書商竟雲集於毛氏之門。據《同治蘇州府志》載,當時甚至有民諺曰:「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書於毛氏。」二是尋訪和借抄藏於他人之善本。采用影寫的方法抄書,實爲毛晉一大發明,故人稱「毛抄本」。毛氏的這種影抄本能夠基本上保持原書的面貌,後來有些宋元刻本在流傳中散失了,「毛抄本」則被視爲同原刻一樣珍貴。毛晉還曾雇傭過許多人爲他抄書,故又有「入門僮僕盡抄書」之驚嘆。 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毛晉藏書多達八萬四千餘冊,更難能可貴的是毛晉允許別人前來抄寫閲讀,至今仍能讀到當時一些著名學者寫下的諸如「汲古閣觀書記」之類的文章。陳瑚《爲毛潛在隱君乞言小傳》曾這樣描述汲古閣:「其制上下三楹,始子訖亥,分十二架,中藏四庫書及釋道兩藏,皆南北宋內府所遺,紙理縝滑,墨光騰剡。又有金元人本,多好事家所未見。」 毛晉有功於書林至巨者,還在於汲古閣的刻書。葉德輝《書林清話》説:「明季藏書家以常熟毛晉汲古閣爲最著者。當時曾遍刻《十三經》、《十七史》、《津逮秘書》、唐宋元人別集。以至道藏、詞曲,無不搜刻傳之。」著名學者朱彝尊《嚴孺人墓志銘》則説毛晉「力搜秘冊,經史而外,百家九流,下至傳奇小説,廣爲鏤版,由是秘書鋟本走天下」。汲古閣刻書,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一是毛晉所刻之書多爲宋元善本,二是毛晉曾以高薪聘請名士校勘書稿和書寫版樣,三是所印之書,紙墨精良,裝潢考究。據説汲古閣印書所用紙張,都是在江西定做的毛邊、毛太紙。故當時有「毛氏之書走天下」之譽。後之學人,受惠於「毛刻本」者極多。直到今天,除各圖書館外,流傳於個人手中的「毛刻本」還有不少。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