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山草堂
http://data.library.sh.cn/gj/entity/libliotheca/t105oo8f67re2vkh an entity of type: Libliotheca
影山草堂
在我國歷史上,雲貴地區地處偏遠,文化一直比較落後,鮮有以藏書聞達者。然而到清代晚期,黔南地區竟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藏書家,那就是獨山的莫友芝。更難能的是,莫友芝藏書活動以及目録學成就對後人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同時代的其他大藏書家。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號郘亭,晚號眲叟。貴州獨山人。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以後屢試不第而久客於曾國藩幕府,代曾氏收購江南遺書,後又爲曾國藩督領江南官書局,以校勘經史爲任。
莫友芝通小學,善書法,又精版本、目録之學。江南訪書時,與江浙一些大藏書家過往甚密,特別是與郁松年、丁日昌友好,經常在一起討論藏書、研求版本。當時正值亂後初定,江南故家藏書多流於上海,莫友芝雖因財力所限,不能盡購,然此間過目善本無數,由此更豐富了他的版本目録之學。莫友芝目録學代表作有二:一是《宋元舊本書經眼録》,這是他從同治乙丑(1865)至己巳(1869)數年間客游上海等地時所見宋、金、元、明槧本及舊抄本、稿本的記録,後由其子莫繩孫彙編成冊;一是《郘亭知見傳本書目》,這是他在《四庫全書簡明目録》上所作的版本箋注,是爲版本目録學史上的扛鼎之作。此外還曾爲丁日昌編有《持靜齋藏書紀要》二卷。
莫友芝藏書處名影山草堂,以所在獨山翁奇河邊之居所周圍有山竹田園泉池之勝,乃取元暉《新治北窗和何從事詩》「竹外山猶影」句,名其廬曰「影山草堂」。後莫氏居金陵,仍沿用此堂名。影山草堂以明清精刻、精抄、精校本爲多,尤以唐寫本《説文解字》殘本最爲珍貴,是爲唐憲宗元和年間遺物,曾國藩見此書後,贊嘆不已,即命刻板傳世,並爲之題詞:「插架森森多於筍,世上何曾見唐本!莫君所得殊瑰奇,傳寫云自元和時。」莫友芝曾編有《影山草堂書目》和《郘亭行篋書目》,二者均爲稿本,不分卷。前者爲藏書總目,後者爲客游東南時的行篋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