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Fan Huang Ji Nei Wai Pian Wu Juan
http://data.library.sh.cn/gj/resource/annotation/he2zroswe4qpzikr an entity of type: Annotation
東洋刊本
Hong Fan Huang Ji Nei Wai Pian Wu Juan
洪範皇極內外篇五卷
洪范皇极内外篇五卷
宋蔡沈撰
自序曰:體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紀天地之撰者,《範》之數。數者始於一,象者成於二,一者奇,二者偶也。奇者,數之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二四而八,八者,八卦之象也;三三而九,九者,九疇之數也。由是重之,八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備矣。九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矣。《易》更四聖,而象已著;《範》錫神禹,而數不傳。後之作者,味象數之原,窒變通之妙,或積象以爲數,或反數而擬象。《洞極》有書,《潛虚》有圖,非無作也,而牽合傅會,自然之數,益晦蝕焉。嗟夫!天地之所以肇,人物之所以生,萬事之所以得失者,亦數也。數之體,著於形;數之用,妙於理。非窮神知化,獨立物表者,曷足以與於此哉?然數之與象,著異用也,而本則一;若殊途也,而歸則同。不明乎數,不足以語象;不明乎象,何足以知數?二者可以相有,而不可以相無也。有如是乎?先君子曰:『《洛書》者,數之原也。』余讀《洪範》而有感焉。上稽天文,下察地理,中參人事,古今之變,窮義理之精微,究興亡之徵兆,微顯闡幽,彝倫攸敘,秩然有天地萬物各得其所之妙。歲月浸久,麤述所見,辭雖未備,而義則著矣。其果有益於世教否乎?皆所不敢知也。然余所樂而玩者,理也;所言而傳者,數也。若其所以數之妙,則在乎人之自得焉耳。
右二圖得於九峰先生之子抗,有以見八卦、九章相爲表裏,對待流行,缺一不可,殆與天地終始者乎?附刻於内篇之後。姚鏞。
姚鏞序曰:《易》以象顯,《範》以數推,自然之理也。河、洛呈文,至於今幾千歲。《易》之象雖已著,而《範》之數不傳焉,非無傳也,不知而作者晦之也。九峰先生獨能闡神禹不傳之祕,分一於萬,該萬於一。天地事物之變,古今興亡之機,性命道德之藴,皆不逃乎九九八十一數之間,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妙乎其擬諸《易》也。惜也不壽,而數之辭未備,豈天亦靳此書之全哉?後世有子雲,必能補之。嘗觀《啟蒙》、《極》、《筮》(二)〔三〕書,實與是編相表裏。西山真先生表公墓,謂不愧先師之傳,諒哉!小子輒不自揆,併刊於章貢郡齋,與學者共之。
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