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葛寅亮刻本
http://data.library.sh.cn/gj/resource/instance/68idfxvxm362cz7y an entity of type: Instance
明末
明末葛寅亮刻本
漢蔡邕撰,明末葛寅亮刻本,二冊。匡高19.8厘米,廣13.3厘米。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左右雙邊,白口,單白魚尾。卷端題“漢陳留蔡邕著,明新安汪士賢校”。***汪士賢,生平不詳,檢方志未得。其輯校《漢魏六朝二十一名家集》(一名《漢魏諸名家集》),開明人輯刻通代總集叢編風氣之先,《蔡中郎集》即其中之一。***中郎集以宋天聖間歐靜輯本爲最古,凡十卷六十二篇,今宋本未見流傳。明嘉靖間喬世寧、俞憲重輯,增益至近九十篇,更易編次,釐爲六卷,顧千里因有“明代人往往少學而好妄作,宜其無足據”之批評。***此本據新安汪氏本翻刻,同屬汪本系統。汪本係於喬、俞所輯基礎之上重爲編校刻行。與六卷本相較,除分卷不同者外,汪本未收《獨斷》,編次亦有不同,並增益《上漢書十志疏》、《被收時表》、《薦太尉董卓》三篇。又,上海圖書館所藏嘉靖二十七年刻六卷本有過錄黃丕烈、顧廣圻批校,所校多據舊鈔本、蘭雪堂銅活字本與徐子器本。茲檢其校正之處,汪本多與之相同,尤其脫漏文字,汪本皆不誤,但亦有與黃、顧所校相出入者,可見汪氏係據衆本彙校而有所選擇,惜未能詳列其所校之本以供後人參稽,然汪本不失爲中郎集有價值之版本則無疑。***按據汪氏原本翻刻、以《漢魏諸名家集》題名者,《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有萬曆十一年翁少麓刻本,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及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書志》著錄有萬曆間葛寅亮刻本,頗疑兩本即同一版本,因上海圖書館所藏者即有焦竑、葛寅亮序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作翁氏刻本著錄。孰爲汪氏原刻,孰爲葛氏翻刻,各藏家恐並未明辨,何況零種散見,版式行款相同,板匡尺寸幾乎一致,字體差近,若未比勘,實難把握。《蔡中郎集》汪氏原刻與葛氏翻本之明顯區別:原刻目錄末行刻“蔡中郎集目錄終”而翻本無;原刻卷五末“蔡中郎集卷第五終”刻於末行而翻本刻於第十二行;今所見葛氏翻本多屬後印,且有補版,如卷一末葉便是,視此即可作判別。***鈐有“松本氏藏書”朱文方、“桂林館圖書印”朱文長方、“吳興沈朗倩家藏文苑”朱文方、“洋洋居主”朱文方印。
漢蔡邕撰
蔡中郎集八卷
蔡中郎集八卷
Cai Zhong Lang Ji Ba Juan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
集 部
白口
單白魚尾
左右雙邊
二冊
集部
544
匡高19.8厘米,廣13.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