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使院刻本
http://data.library.sh.cn/gj/resource/instance/7jh5d5ynsebook2n an entity of type: Instance
清康熙45年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使院刻本
清曹寅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使院刻本,清莫友芝題識,四十六冊。匡高16.5厘米,廣11厘米。半葉八行,行十六字,左右雙邊,白口。卷末有“楝亭藏本丙戌九月重刻于揚州使院”牌記。***曹寅(1658-1712),字子清,號楝亭,又號荔軒。世爲康熙近臣。康熙三十一年起督理江寧織造,後兼巡視兩淮鹽政,累官至通政使。工詩詞,富藏書。曾主持刊刻《全唐詩》,又刊有《楝亭藏書十二種》。***按楝亭奉命編刻《全唐詩》,歷五年所,較舊本廣益三百餘篇,鋟諸梨木,用呈乙覽。復念詩之醇疵,一本乎韻,韻之乖合,原於六書。既鋟《玉篇》、《廣韻》,又求《集韻》、《類篇》善本,讎勘雕印以行,事見朱彝尊《曝書亭集》卷三十四《合刻集韻類篇序》。是此編之刻,原爲輔《全唐詩》而行。朱氏病其時小學之不講,俗書繁興,三家村夫子挾梅膺祚之《字彙》、張自烈之《正字通》以爲兔園冊,故僑吳五載,力贊毛扆刻《說文解字》,張士俊刻《玉篇》、《廣韻》,曹寅刊《集韻》、《類篇》,一時推爲善本。***此本版存江寧榷使署,歷百餘年,《集韻》之版漸已損泐,嘉慶甲戌,顧廣圻等補刊少半,以還舊觀。顧氏序云《集韻》係朱彝尊從毛扆家得其傳抄本,屬曹寅刊之,未知所據。段玉裁得毛氏汲古閣影宋本,以校曹本,發現曹本缺誤處不少,後人執於段、顧之說,遂以爲曹本從毛本付刊而多缺誤。按今中國現存《集韻》宋版有二,一藏上海圖書館,一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本即毛氏影宋本之底本,較國圖本刊刻爲早。以二本校曹本,曹本之訛誤十九多從國圖本,知毛本與曹本歧異處多由於兩宋本文字不同,非曹本誤刻所致也。***此初印本,未經顧氏重修,其中《附釋文互註禮部韻略》一種有手書“此前當有歐陽德隆、郭守正二序及守正重修條例,此失之”一條,審爲莫友芝手跡。***鈐有“莫友芝圖書記”朱文長方、“莫氏子偲”朱文方、“莫繩孫印”白文方、“中武”朱文方、“莫彝孫印”朱文方、“源頭活水”白文方印。
清曹寅輯
清莫友芝題識
曹楝亭五种
曹楝亭五種
Cao Lian Ting Wu Zhong
半葉八行,行十六字
經 部
白口
左右雙邊
四十六冊
經部
058
匡高16.5厘米,廣1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