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http://data.library.sh.cn/gj/resource/instance/f4ezrtu2khcnwzax an entity of type: Instance
清乾隆24年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清沈德潛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十八冊。匡高17厘米,廣12.6厘米。半葉十行,行十九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卷端題“長洲沈德潛碻士纂評,江陰翁照霽堂、長洲顧詒祿祿百、長洲周準欽萊、吳縣蔣重光子宣同輯”。其後有題吳縣錢襄思贊、長洲陳魁經邦、長洲李繩勉百同輯者。首乾隆二十四年沈德潛序,次凡例,次目錄。各卷末有“吳縣張玉榖蔭嘉校錄”。***沈德潛,本書《沈歸愚詩文全集》條已著錄。***此書選清初詩,共得九百九十六人,詩三千九百五十二首。歸愚自謂“唯祈合乎溫柔敦厚之旨,不拘一格也。中間略作小傳,遠遜牧齋之詳;略存詩話,遠遜竹垞之雅。”創始於乾隆十年(1745),刻成於乾隆二十四年,時歸愚已八十七歲。***按此爲初刻本,係門人蔣重光出資代刊。翌年歸愚以前刻纂校未精,增刪鏤版,重刻成三十二卷本,係門人翁照、周準校鐫。重刻本與初刻本區別在:一、初刻本有凡例一條云“郵寄篇翰,先後不齊,鋟版將成,陸續遠到。中多前輩人詩品焯焯者,不忍埋沒,亦不能倒置也。於三十二卷外復輯《補遺》四卷,其體例之前後位次一凖諸正集”;重刻本將初刻本三十三卷以下如許承欽、王紫綬、曹垂燦、沈永令等人刊入正集,且刪去此條凡例。二、重刻本頗增刪前刻,如方拱乾,此本僅收《廣寧》、《譯使至高麗》二首,教忠堂本增《驅雀詞》、《舂聲》、《補牕》、《路遇李澹生馮炳文》、《募僧收枯骨》、《蚤起》、《掩柴門》、《九日》、《放雉》、《寧遠溫泉》、《晤林茂之時年八十五矣》、《舊鶴》諸首。吳偉業,教忠堂本增《詠拙政園山茶》一首,刪《黃河》、《過淮陰有感》二首。***又歸愚曾以重刻本裝潢進呈,請御製序,高宗謂錢謙益不應首列,又以選錢名世詩、呼慎郡王名爲不當,命內廷翰林重爲校定刊行,而前此之廿四年、廿五年二刻列於禁燬之目,板片悉數毀去。此選不行,轉爲世人所貴。***此本卷一第一至十葉錢謙益以下已爲人抽去,目錄卷一之“錢謙益”亦以墨筆抹去。
清沈德潛輯
国朝诗别裁集三十六卷
國朝詩別裁集三十六卷
Guo Chao Shi Bie Cai Ji San Shi Liu Juan
首乾隆二十四年沈德潛序
半葉十行,行十九字
集 部
白口
單魚尾
左右雙邊
十八冊
集部
736
匡高17厘米,廣12.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