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許鍾德等刻本
http://data.library.sh.cn/gj/resource/instance/k68dcqcyhtjgrtbv an entity of type: Instance
清乾隆21年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許鍾德等刻本
唐許渾撰,明雷起劍評,清許培榮箋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許鍾德等刻本,四冊。匡高18.7厘米,廣13.7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眉上刻評語。卷端題“唐雲陽許渾用晦著,明西蜀雷起劍雨津評,金壇裔孫許培榮箋,男鍾霖、鍾德校訂(各卷所題校訂者不一,計十又六人,皆爲許氏羣從)。前有順治十三年許煕寧序,次各舊本原序,計有元大德丁未金華王瑭序、明弘治七年洪洞鄭傑序、雷起劍序(未署年月,當爲明崇禎十年北陵許氏刻本而作),末有乾隆丙子許鍾德跋。***許渾,字用晦,潤州丹陽人,祖籍安陸。太和六年進士。歷官當塗與太平縣令、潤州司馬、監察御史、虞部員外郎、睦州及潤州刺史。後因病退居潤州丁卯橋村舍,因以“丁卯”名其集。工律詩,多登高懷古之作。***此書歷代傳本甚夥,然作注釋者,惟培榮一家。其子鍾德有云“先君甫十齡,而大父捐館。嗣後讀《丁卯》遺敘,其字畫磨滅,憯然有重梓之意。又以集無箋釋,全豹莫窺,于是廣爲搜羅,詳加考訂,事實則引據於前,大義則詮釋於後,義例一本錢之註杜、施之註蘇”,其用心良苦可見。然觀其所本,以崇禎、順治兩刻雷起劍評本爲據,未及宋槧。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書名作《許用晦文集》),上海圖書館藏有宋浙刻本(舊藏常熟翁氏),可相與校勘。***按此本序與正文寫刻頗精,目錄、傳及跋文字體則頗拙劣,蓋刊刻非在一時,讀鍾德之跋可知。又按《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此本失注雷氏之評,且僅著錄南京圖書館一家收藏,而上海圖書館實亦收藏。***鈐有“振之氏”朱文方、“黃金臺下客”白文方、“人月雙清處”朱文方、“今關天彭藏書之印”朱文長方印。
唐許渾撰
明雷起劍評
清許培榮箋注
丁卯集笺注八卷
丁卯集箋註八卷
Ding Mao Ji Jian Zhu Ba Juan
前有順治十三年許煕寧序,次各舊本原序,計有元大德丁未金華王瑭序、明弘治七年洪洞鄭傑序、雷起劍序(未署年月,當爲明崇禎十年北陵許氏刻本而作),末有乾隆丙子許鍾德跋
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
集 部
白口
單魚尾
左右雙邊
四冊
眉上刻評語
集部
573
匡高18.7厘米,廣13.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