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邵氏刻乾隆間印本
http://data.library.sh.cn/gj/resource/instance/krj78vokuj37enqw an entity of type: Instance
清康熙38年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邵氏刻乾隆間印本
清邵遠平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邵氏刻乾隆間印本,二十六冊。匡高20.5厘米,廣14.5厘米。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四周單邊,白口,單魚尾,書口題“續弘簡錄”。卷端題“皇清詹事府少詹事仁和邵遠平戒山學”。封面題“續弘簡錄元史類編/仁和邵戒山學士輯/繼善堂藏板”,上題“續弘簡錄”。首康熙四十五年朱彝尊序,邵遠平序,次引用書目,次凡例,次《進呈元史類編表》,次《朔漠圖考》、《海運圖考》,次總目,次正文。***邵遠平,字呂璜,別字戒三,號戒庵,仁和人。經邦四世孫。康熙三年進士,授户部主事,累官光禄寺少卿。十八年,召試博學鴻詞,授侍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致仕歸,以琴史自娱。所著有《史學辨誤》、《戒庵詩集》等。***遠平此書循其高祖經邦《弘簡錄》之例而續成之,取本史爲梗概,而廣蒐諸家之纂輯,以正其事之舛迕、辭之繁複、人之乖錯、義之駁雜,而於有關治道、有裨心學者,增其缺略,潤飾大觀。凡分世紀、天文、宰輔、功臣、侍從、臺諫、直諫、庶官、皇后公主、系屬、儒學、文翰、旌德、雜行、附載(域外)諸門,因海運爲元時創舉,故首列《海運圖考》。朱彝尊論此書曰“以元之不足者文也,入制誥於帝紀,採章奏於名臣。尤重儒林,特表熊禾等十六人大傳,而於文學分經學、文學、藝學三科,悉心搜錄。至若忠臣義士,廣益良多,惟十三志不存,然分載於紀傳,闕者以補,晦者以明”。後席世臣重刻此書,稱“其識見之最卓者,則臺諫之外更列直諫;儒學之中不分道學,權衡至當,獨具匠心,此又厥祖體例所未及者”。據凡例,書成於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進呈於三十八年己卯之春(時方刻竣)。《浙江採集遺書總錄》丁集著錄此書“刊本”,《四庫全書》未收錄。***此本“弘”字剜去末筆,爲乾隆間印本。其初印者不缺筆,即《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底本。
清邵遠平撰
續弘簡錄元史類編四十二卷
续弘简录元史类编四十二卷
Xu Hong Jian Lu Yuan Shi Lei Bian Si Shi Er Juan
首康熙四十五年朱彝尊序,邵遠平序
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
史 部
白口
單魚尾
四周單邊
二十六冊
書口題“續弘簡錄”
史部
107
匡高20.5厘米,廣1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