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五年(1526)陳洪謨、余載仕刻本
http://data.library.sh.cn/gj/resource/instance/s7ina3jcl2pqoc3q an entity of type: Instance
明嘉靖5年
明嘉靖五年(1526)陳洪謨、余載仕刻本
明羅玘撰,明嘉靖五年(1526)陳洪謨、余載仕刻本,八冊。匡高20.2厘米,廣13.7厘米。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四周單邊,白口,單魚尾。卷端題“建昌府同知內江余載仕重刻,南城縣學訓導香山鄭棐校正”。有嘉靖五年陳洪謨序及夏良勝後序。***羅玘,字景鳴,南城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進士。授編修。正德初遷南京太常寺卿。時劉瑾專權,李東陽依違其間,玘雖由東陽舉薦,仍斥責之,並請削門生之籍,其重氣節如此。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謚文肅。《明史》入《文苑傳》。博學好古文,追求奇奧,陳洪謨稱其爲文必嘔心積慮,至扄戶牖,或踞木石,隱度逾旬日,或逾歲時,神生境具,而後命筆。稍涉於萎陋詘誕之微,雖數易稿不憚。***按《因樹屋書影》言,圭峯集一刻於盱眙,再刻於南京國子監,又有武進孫氏本;清康熙二十九年刻三十卷本(即《四庫全書》底本)序謂初刻於常州,再刻於荆,此嘉靖五年本則爲第三刻。而陳洪謨言舊刻本凡六卷,恐其湮淪,乃命郡官從其子姓復得續集二卷、奏議一卷,並付諸梓。是該集在明代已多分合。今六卷本不可蹤迹,觀此本葉數,卷一至二、卷三至五、卷六至八、卷九至十、卷十一至十四、卷十五至十八、續集卷一至九、卷十至十八分別相連,則六卷本與《續集》二卷之舊貌依稀可見。***上海圖書館藏有十八卷本一部,目錄偶有篇名失刻或奪字,但內容與此本正集相同,而刊刻於此本之前,匡高20.1厘米,廣13.5厘米。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四周雙邊,黑口,單魚尾,卷端題“吏部員外郎門生閩汀鍾文俊編次,工部主事臨潼楊淳校正”,惜無序跋,未知是否即所謂盱眙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失收此本,故表而出之。***鈐有“夕薰樓”朱文方印、“曾經宴池讀過”朱文方印。
明羅玘撰
翰林羅圭峯先生文集十八卷續集十五卷
翰林罗圭峯先生文集十八卷续集十五卷
Han Lin Luo Gui Feng Xian Sheng Wen Ji Shi Ba Juan Xu Ji Shi Wu Juan
有嘉靖五年陳洪謨序及夏良勝後序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二字
集 部
白口
單魚尾
四周單邊
八冊
集部
618
匡高20.2厘米,廣13.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