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刻本
http://data.library.sh.cn/gj/resource/instance/u4h0pf2eub3il5l2 an entity of type: Instance
明
明刻本
唐柳宗元撰,宋童宗説音注、張敦頤音辨、潘緯音義,明刻本,十冊。前有乾道三年十月吳陸之淵《柳文音義序》,劉禹錫《唐柳先生文集序》。***按此本係拼集兩種以上明刻板片修補重印而成,有兩種基本版式:其一匡高19.3厘米,廣12.5厘米。半葉十三行,行二十六字,四周雙邊,黑口,雙魚尾;其二匡高19.8厘米,廣12厘米。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四周雙邊,黑口,雙魚尾。世傳十三行二十六字本,爲此書二十卷本系統(另有別集、外集、附錄各一卷);而十三行二十三字本,爲四十三卷本系統(另有別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一卷)。既集板成四十三卷,而目錄仍用二十卷本改併,故目錄有剜改,如卷三與四併,卷五與六、七併,卷八與九併,卷十與十一併,卷十二與十三併,卷十四與十五併,卷十七與十八併,卷十九與廿併,卷廿一與廿二、廿三、廿四、廿五併 ,卷廿六與廿七、廿八、廿九併,卷卅與卅一、卅二、卅三、卅四併,卷卅五與卅六併,卷卅七與卅八併,卷四十與四十一併,而非各自爲卷,僅卷一、二、十六、四十二、四十三獨立爲卷,卷三十九則缺如。又於目錄卷四十三後,存二十卷本目錄之卷二十。與正文相較,其卷四十、四十一實爲正文卷三十九,卷四十二實爲正文卷四十三。而別集、外集及附錄復用二十卷本系統之書板。因諸書皆刻於明中葉之前,或誤認作又一版本系統。***又此本卷端未刻“南城先生童宗説註釋、新安先生張敦頤音辯、雲間先生潘緯音義”三行,是其與元本及明初諸本違異之處。***鈐有“劉承幹印”白文方、“翰怡”朱文方、“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朱文長方印。
唐柳宗元撰
宋童宗説音注
張敦頤音辨
潘緯音義
增廣註釋音辯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別集一卷外集一卷
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
Zeng Guang Zhu Shi Yin Bian Tang Liu Xian Sheng Ji Si Shi San Juan Bie Ji Yi Juan Wai Ji Yi Juan
前有乾道三年十月吳陸之淵《柳文音義序》,劉禹錫《唐柳先生文集序》
集 部
十冊
集部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