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画报

http://data.library.sh.cn/dy/resource/magazine/y1jqsdebl781bivs an entity of type: Magazine

月刊。16开本。1936年6月5日创刊于上海。1937年8月5日出至第二年第八号后因抗战爆发而休刊,1938年10月5日复刊,1940年12月25日出至第五年第十二号后停刊,第一年出7期,第二年出8期,第三年出3期,第四年出12期11本,第五年出12期,共出42期41本。新华画报社编辑部编辑,主编龚天衣,第二年第四期起丁聪加入主编。复刊后由龚天衣、李嵩寿、江栋良、曹蜗隐编辑。新华影业公司出版。张善琨发行。撰稿人有欧阳予倩、洪深、史东山、徐迟、柯灵、尘无、吴永刚、蔡楚生、金山、李萍倩、杨小仲、胡萍等。
该刊为新华影业公司的宣传刊物,先后历时五年,反映了该公司全盛时期的出品风貌。其编者在阐明办刊方针时则称:“我们都没有打算到是在编辑某一个公司的机关杂志,我们正想借重这个助力努力于一切国产电影的推动工作。”(天衣《编辑后记》,第一年第一号)因此刊物(主要是早期)并不止于纯粹地为“新华”出品的影片做宣传,也注重刊登一些讨论中国电影现状和介绍有关电影的理论、技术、动态、表演、配乐等各方面知识的文章,并邀请电影从业人员和影评人参与撰稿,且能博收广纳来自“左”、“右”及“中间”各派的言论。刊登了欧阳予倩的《好难作的奶妈》,黄天始的《中国电影剧本的发展阶段》,洪深的《病马乎》、《一窝风》,候枫的《特殊的电影》,田汉的《“生”的把握与改造》,柯灵的《观众的心理》,辛汉文的《电影的化装》,张云乔的《布景的室内布置》,汪叔居的《布景论》,何可人的《光》、《国防电影》,(郭)柏霖的《耳朵与眼睛》、《现状观察》、《两个问题》、《中国影片在台湾》,徐迟的《电影违心论——墨画与爵士》、《音乐配音的音》、《个性与行为主义》、《民族音乐感言》、《短片论》、《导演论》、《论情绪的强化》,以及《中国电影与历史环境的关系》、《儿童演员漫谈》、《电影批评的基础》、《开封影业的近况》、《演员的修养》、《日本电影事业概况》、《欧美电影的异同》、《编写电影剧本的动机》、《电影脚本的文学位置》、《冼星海的生平及其作品》、《武汉影人会见记》等文章,而尘无的《夜记之什》、之尔的《好话篇》都系影谈杂感的专栏连载。由宣良执笔的“每月情报”一栏记载包括本国、欧美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影坛大事,“读者版面”则发表一些读者的影评、意见和建议。
作为新华影业公司主办的刊物,该公司属下的演员和编导亦常有作品在该刊发表,或畅谈拍片的动机体会,或抒发对生活及现状的看法,发表如童月娟《拍外景的笑话》,殷秀岑的《胡云外集——关于自我宣传》,金山的《演剧生活的回忆》,陈娟娟的《〈壮志凌云〉外景日记》,许曼丽的《死里逃生记》,宣景琳的《我的拉扯谈》,顾而已的《拍了〈狂欢之夜〉以后》、《电影教育化》,胡萍的《关于国防电影》、《钻石与绣花针》、《杂感之类》,杨小仲的《到百灵庙去》,顾仲彝的《〈金银世界〉剧本的分析》,李萍倩的《由蚊虫说到〈金银世界〉》,吴永刚的《写〈壮志凌云〉的动机及其它》、《〈壮志凌云〉导演者言》、《〈林冲雪夜歼仇记〉摄制后记》等。
刊物也颇为注重对漫画的登载,为之供稿的包括张白鹭、黄苗子、张英超、汪子美、艾中信、胡考、严折西、江栋良等人,丁聪更是一度参与了刊物的美术设计。此外,该刊还连载了张乐平的《三毛》、江毓祺的《小黑炭》、黄尧的《牛鼻子》等在当时颇具影响的连环漫画,同时还选登了张乐平的《小孤女》、叶浅予的《王先生吃饭难》等作品。作为画报型刊物,照片的刊登亦是其关照的重点之一,演员近照之外,剧照的选刊则是新片宣传的重中之重,凡“新华”及其后同样由张善琨经营“华新”、“华成”等公司的最新出品,该刊皆有大量照片刊出,让观众先睹为快,涉及影片如《桃源春梦》、《狂欢之夜》、《壮志凌云》、《夜半歌声》、《小孤女》、《潇湘夜雨》、《青年进行曲》、《黄海大盗》、《秋雨残花》、《六十年后上海滩》、《貂蝉》、《冷月诗魂》、《情天血泪》、《武则天》、《四潘金莲》、《葛嫩娘》、《西施》、《麻疯女》、《亡命之徒》、《一夜皇后》、《白蛇传》、《雁门关》、《尽忠报国》、《云裳仙子》、《武松与潘金莲》、《离恨天》等。摄影者包括沪江、万氏两家照相馆,以及周克、洪伟烈、张进德、李世芳、薛伯青、何佐明、史东山、黄治、韩仲良、杨霁明、陈孝祚、许锜、马永华等人。此外,该刊所登中国旅行剧团、四十年代剧社、光明剧社、新南剧社、业余实验剧团等话剧团体的舞台剧照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总体说来,该刊早期广开言路,评论和探讨性文章比较丰富;复刊后则更偏重于对公司出品的宣传,主要刊登一些新片的介绍、剧照和剧本,也曾刊登过不少颇具参考价值的电影史料,如《中国电影的演进及其它》,《中国影院小史》、《上海的影片经理商》等,由杨德惠编写的《国片年谱——纪念上海影业三十周年》详细列出了从宣统元年(1909年)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上半年间国片出品的清单,他的连载《电影史料》则拾掇一些中国电影史上较有影响和历史意义的事件,如电影学校的创办、电影检查制度的订立、新闻片摄制的开端、上海第一次声片的放映、露天电影的兴衰等,意在为后世保存文献。该刊所载的电影剧本有《疯女奇缘》(后更名为《麻疯女》)、《生死恨》、《费贞娥刺虎》、《秦良玉》、《珍珠塔》、《雁门关》、《云裳仙子》等。此外,该刊还曾出版过一些不算入卷期的影片特刊,作为《新华画报》的号外,如《〈云裳仙子〉特刊》、《雁门关》等,专门刊登影片的本事、演职员表、编导阐述、插曲歌谱、剧照、剧本等内容,方沛霖的《关于〈雁门关〉》,周贻白的《雁门关》对白本即刊登在这些特辑上。第三年第一号为“复刊纪念号”,第四年第一号为“新年狂大号”。
编辑后记
天衣为时代图书公司编辑《时代电影》一年,虽然杂志本身给我们弄得很糟,可是我和宗惟赓兄在精神上都相当地觉得快慰,为了有人把《时代电影》重视过。而现在宗惟赓兄放下书本子干实际的电影工作去了,而我呢?拉着“聪明伶俐“的丁聪兄帮忙,有了另外一个编辑新华书报的机会,又来干电影杂志了。
这是第一年的第一号,有这么许多丰富的照片,真是疲劳了我们的薛伯青先生。特别荣幸的:丁聪兄的一幅精细毕肖的人像色彩画,江栋良兄的神气十足的线条画,漫画界长篇作品鼎足而三的《三毛》《牛鼻子》《小黑炭》这许多,都是准期交卷,在第一号里同时和诸位见面。很难得,自然是很可贵!
文字方面:欧阳予倩黄天始唐纳傅锦衣诸位先生都不约而同地谈到电影界的当前大问题——编剧。这是值得读者细心研磨的;洪深先生虽然给了我们短短的一篇,可是她的精彩实在相等;承尘无先生破例,写满了四页半的八百字稿笺;都使编者感奋!在这里,谢谢诸位!谢谢之尔许曼丽引波侯枫顾而己杨小仲诸位!
应该让读者明了的:我们着本杂志的“出版者“是新华影业公司,但是我们都没有打算到是在编辑某一个公司的机关杂志,我们正想借重这个助力努力于一切国产电影的推动工作,而且,在编辑方针方面,我们正在搜罗较有意义较有兴趣的各外国的电影上材料,来充实这个杂志。就是说,这是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的杂志,不是新华影业公司所想占有的杂志。
随时等候读者诸君的指教!
《新华画报》第一年第一期1936年6月5日。 
新华画报 
新华画报 
月刊 

blank nodes

data from the linked data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