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guowei
http://data.library.sh.cn/entity/person/wq252sid7oe8pnl5 an entity of type: Person
A000295
清
浙江通志
人间词话
小说月报
宋代金文著录表
人间词甲稿
国学月报
夏星
学术丛编
密韵楼书目
曲录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永观堂海内外杂文集
海宁王忠悫公遗书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维遗书
王静安先生著述表
简牍检署考
观堂古金文考释
观堂集林
静安文集
宋元戏曲史
宋元戏曲考
优语录
古剧角色考
唐宋大曲考
戏曲考源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王忠懿公遗书
静庵文集
王国维
王國維
王国维
王國維
Wang Guowei
wangguowei
CBDB
【weixiang】
【未詳】
【未详】
1927
礼堂
永观
观堂
1877
大学教授
中国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语言文字学家
著名学者.早岁在沪就学于东文学社.其后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南通,苏州等地师范学校.后至北京,治宋词,元曲.辛亥革命爆发后去日本.归国后又从事甲骨文及考古学之研究.1924年受聘为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自沉于颐和园.著述宏富.总其名曰《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收《静安文集》,《观堂集林》等五十三种.
浙江海宁人。字静安、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清朝秀才。早年结识罗振玉,在东文学社学习外语、哲学、文学等。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回国后,在南通、苏州等学堂讲授心理学、伦理学、逻辑学。后赴北京任学部图书局编译名词馆协修,从事中国戏曲和词典的研究。辛亥革命爆发后,避居日本。后从事考订中国古代史料、古文物、古文字学、音韵学,尤其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和历代石经的考释。1916年回国,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通讯导师。1922年任职于溥仪的“南书房”,研究故宫所藏的青铜器等文物。1925年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1927年6月2日投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尽。著有《人间词话》、《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并编有《静安文集》等。(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字伯隅,自号静安,又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留学日本。1903年受聘执教于南通师范学堂。1907年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及名词馆协修,从事戏曲和词典研究,著有《人间词话》、《曲录》等。1911年再次去日本,专事“经史”研究,著成《简牍检署考》等。1916年回国,任哈同办仓圣明智大学教授,编辑《学术丛编》。编撰《密韵楼书目》、《浙江通志》,从事甲骨文及古史等考证工作。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等。1923年任溥仪先生南书房行走。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从事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考订工作。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投昆明湖自杀身亡。生平著述60余种,分别收入《观堂集林》和《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来源:《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来源:《上图古籍数据库》)
浙江海宁人。字静安(有《静安文集》等),亦作静庵(署见《小说月报》等),又字伯隅,初名国桢,初号观礼,后号观堂(1913年在日本时始用,1921年刊行《观堂集林》,后行于世),亦号永观(1917年自编有《永观堂海内外杂文集》),又号伯隅父、礼堂,化名樊志厚(1906年刊印自撰《人间词甲稿》,又托此名作序。1914又见署《夏星》杂志),室名永观堂(流寓日本居所名),卒后被溥仪谥号忠悫。著名学者。早岁在沪就学于东文学社。其后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南通、苏州等地师范学校。后至北京,治宋词、元曲。辛亥革命爆发后去日本。归国后又从事甲骨文及考古学之研究。1924年后受聘为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自沉日期各家记载不一,有1927.4、1927.6.2或6。3几说)。著述宏富,总其名曰《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收《静安文集》、《观堂集林》等五十三种。1940年商务印书馆石印。另有罗振玉所刊《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凡四十三种,印于1927年,著目与前略同。卒后,储皖峰撰有《王静安先生著述表》,载《国学月报》。1983年,上海书店出版有《王国维遗书》。父乃誉。王国维所授弟子,成名者遍及海内外,如王力、徐中舒、姜亮夫、谢国桢、王静如、陆侃如、罗根泽、姚名达、方壮猷等皆是。关于王氏之死,有谓被罗振玉逼债所致。(来源:《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礼堂,晚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宋代金文著录表》等。(来源:“国图规范档:000122450”)
字伯隅,号静安,又名观堂。浙江海宁人。私塾州学文化。1898年在上海康有为、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当书记校对,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先后担任南通师范学堂、江苏师范学堂教师,1913年以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研究,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01年曾游学日本。清末明初文史学者、戏曲史家王国维的主要贡献,是对中国戏曲历史的研究,中国戏曲艺术,以辉煌灿烂的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揭开了它的历史画卷。在他之前,还没有专人对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及其艺术成就作过系统的研究。他首先看到了元杂剧的艺术价值,认为元杂剧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于是用了近5年的时间,致力于元杂剧、宋元南戏历史的研究,最后写出了《宋元戏曲史》一书,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开辟了一门新学科。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他揭示了戏曲艺术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他认为戏曲这一综合艺术,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身。因此对形成戏曲艺术的各种艺术因素,从古优、巫觋、汉、唐歌舞百戏、滑稽戏到宋舍院本、各种乐曲、说唱文学等,逐一考证它们的来源、内容,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从各种艺术的继承发展联系中,阐述了戏曲艺术孕育形成的过程。他肯定了唐代滑稽戏之见角色之端倪,也肯定了宋滑稽戏的进步,主张只有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才具备了真戏剧的条件,得出中国戏曲艺术形成于宋元的结论。著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即《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王忠懿公遗书》,专著《曲录》、《唐宋大曲考》、《戏曲考源》、《优语录》、《古剧角色考》等,戏曲论著《王国维戏曲论文集》。(来源:《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上图古籍数据库
国图规范档
cbdb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名人辞典
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1877
静安
静庵
静庵
伯隅
靜庵
boyu
jingan
静安
靜安
litang
renjian
礼堂
禮堂
人間
人间
伯隅
伯隅
1927
男
blank nodes
qingchao-zhejiangsheng-hangzhoufu-hainingzhou
清朝-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
清朝-浙江省-杭州府-海寧州
CBDB
浙江省-杭州府-海寧州(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籍貫(基本地址)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qingchao-zhejiangsheng-hangzhoufu-hainingzhou
清朝-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
清朝-浙江省-杭州府-海寧州
CBDB
浙江省-杭州府-海寧州(中央研究院人名權威資料)。
籍貫(基本地址)
人名權威資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王國維
王国维
Wang Guowei
CBDB
规范名
王国祯
王國禎
wangguozhen
CBDB
别名、曾用名
renjian
人間
人间
CBDB
字
yongtang
永堂
永堂
CBDB
室名、別號
zhongque
忠悫
忠愨
CBDB
諡號
静庵
靜庵
jingan
CBDB
字
jingan
静安
靜安
CBDB
字
觀堂
观堂
guantang
CBDB
室名、別號
litang
礼堂
禮堂
CBDB
字
boyu
伯隅
伯隅
CBDB
字
yongguan
永觀
永观
CBDB
室名、別號
yongtang
永堂
永堂
CBDB
室名、別號
王国祯
王國禎
wangguozhen
CBDB
别名、曾用名
zhongque
忠悫
忠愨
CBDB
諡號
jingan
静安
靜安
CBDB
字
litang
礼堂
禮堂
CBDB
字
王國維
王国维
Wang Guowei
CBDB
规范名
静庵
靜庵
jingan
CBDB
字
觀堂
观堂
guantang
CBDB
室名、別號
boyu
伯隅
伯隅
CBDB
字
renjian
人間
人间
CBDB
字
yongguan
永觀
永观
CBDB
室名、別號
zhonghuaminguo
中华民国
中華民國
CBDB
zhonghuaminguo
中华民国
中華民國
CBDB
69333
CBDB
69333
CBDB